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礼注疏

周礼注疏

四十二卷。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郡高密(今山东高密)人。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勤学善思、知识渊博。师从马融三年归,马融道:郑生今去,吾道东矣。曾聚徒讲学,至数百千人。孔融为北海相,深敬郑玄,告高密县,特立一县为郑公乡,广开门衢为通德门。建安中徵拜大司农。因党锢事被禁,潜心著述。据《后汉书·郑玄传》载其“但念述先圣之玄意,思整百家之不齐”,以古文经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成为东汉末经学之集大成者,世称“郑学”,亦称“后郑”,以别于同时代郑兴、郑众父子。平生著述颇丰,所注经除《周礼》外,还有《仪礼》、《礼记》、《周易》、《毛诗》、《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侯》、《周易乾凿度》、《乾象历》,并著有《天文七政论》、《鲁礼禘袷义》、《六艺论》、《毛诗谱》、《驳许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三礼目录》等,并注过纬书、法律。其《三礼目录》使《周礼》遂为三礼之一。保存完好的著作仅有《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毛诗笺》,对后世影响亦最大。贾公彦,生卒年不详,唐洛州永年(今河北永年)人,永徽中(650-655)官至太学博士,唐代名儒。受业于张士衡,博涉经史,尤精《三礼》。贞观初,曾奉诏撰《五经正义》,除著有《周礼义疏》外,还有《仪礼仪疏》、《礼记义疏》。《周礼》亦称《周官》或《周官经》,记载西周政治制度之经书。此书收集先秦诸国官制政典,含周仪史料,间有儒家政治理想,内容庞杂,故成书年代及作者难以确定,后世研究者对此聚讼纷纭。西汉学者有三种观点:古文经学家认为是西周周公之作,今文经学家认为成于战国年间,又有人认为是西汉末年刘歆伪造。郑玄同意《周礼》为周公所作。《周礼》秦代失传,在西汉整理藏书、广开献书之路时得之,故《周礼》西汉不传。东汉注诂者有郑兴、郑众、卫宏、贾逵、马融诸家学者。郑玄详于典章制度、名物诂训,融通众说。顺文句次序而作解,凡旧诂可承用者则用之,如不见《经传》、《尔雅》,则旁稽博考、审断上下文意以疏释之。其循文立训,皆有义据。不仅释字,而且还诠释名物制度,集成《周礼注》,内容详实,简明精当,影响极为深远。自此,结束东汉各派《周礼》之注,一家独尊,《周礼》遂大行于世。《史书》载“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误,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朱熹治经崇尚汉注,于郑学尤甚推服,称其于“考《礼》名数大有功”。清人黄丕烈称“郑氏之学惟《三礼》为最精,《三礼》之注,惟郑氏最善”,皆颇为中肯。其不足在于:一、认为《周礼》为周公所作,故处处以古制或汉制予以解释,凡与所证制度不同处,皆以《周礼》为正,故与《周礼》相出入并显牵强;二、好引纬书,此弊不始于郑玄,但东汉时非常盛行,故深为宋儒所攻。宋欧阳修《请修五经札子》欲删其书。宋叶时于《礼经会元》中曰“郑注深害《周礼》”。然宋儒之考古,终不能不于郑注取材。三,易改经字。故宋至清学者,多对《周礼》注删翼,然仍以其为宗。入唐,高宗永徽年间,贾公彦疏以北周沈重《周礼义疏》为基础,集魏晋六朝诸家之说阐称郑注,于礼、乐、军、赋诸礼并引据明赡足以发明郑学。《朱子语录》称其“五经疏中,《周礼疏》最好。”但其考证仅限于九经诸讳而于诸子百家之单词精义及文字之假借音诸异同,未能详论阐述是其不足。然与郑注相同,亦受到宋儒驳斥,但在考古时,仍从贾疏取材。郑注贾疏分别为汉唐研究《周礼》之集大成和总结,《周礼》一书从郑玄注而训诂明,得贾疏而名物制度考究大备,为后世研究《周礼》必备之参考书。宋以前郑玄、贾公彦疏《周礼注疏》为单行本,以后将二书及陆德明《经典释文》、《周礼音释》合而刊之。版本有闽本、监本、阁本、殿本、江西本、毛本、闻人诠本、同文局本、宋麻沙本、明汪道明刊本及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德刻《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乾隆五十二年(1787)福礼堂本、1887年蜚英馆石印士礼居丛书本、1934年北文禄堂影印宋建安本、1940年武进董氏诵芬室印宋三山黄唐刻本、1957年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周礼注疏》本、四部丛刊本、《四库全书荟要》本。

猜你喜欢

  • 测候丛谈

    四卷。美国金楷理口译,华蘅芳笔述。测量学须用演绎、归纳二法。一为已知其大端而推验其变数,一为细测其琐屑之故,按其年月日时逐一记之,历久而知其定理。是书用此二法,考究气象变化诸端。凡四卷。第一卷论空气中

  • 明史艺文志

    四卷。清张廷玉等奉敕编。张廷玉(1672-1755),字衡臣,一字砚斋,安徽桐城人。康熙九年(1701)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保。雍正时设军机处,规制均出自其手。乾隆四年(1739)奉

  • 凤池吟稿

    十卷。明汪广洋(?-1379)撰。汪广洋,字朝宗,江苏高邮人,流寓安徽太平(今黄山)。汪广洋少师余阙,淹道经史,善篆录,工为诗歌。元末举进士。明太祖朱元璋渡江,召为元帅府令史。官至右丞相,封忠勤伯。洪

  • 刘文靖公遗事

    一卷。元苏天爵(详见《元朝名臣事略》)撰。记载元刘因遗事。刘因字梦吉,号静修,容城(今属河北)人。钻研程朱之学,官至右赞善大夫。《元朝名臣事略》收录。本书所记为前书遗漏事迹,故名《遗事》。所记之事多为

  • 桓公世论

    见《世要论》。

  • 明水文集

    十四卷。明陈久川(1494-1551)撰,久川,字惟溶,号竹亭,江西临川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授太常博士。武宗南巡,与舒芬等连疏谏,除名。世宗即位,起为主客司郎中。后贬谪。遇赦复官,因居明水山

  • 占易秘解

    一卷。清张丙嚞撰。张丙嚞详见《周易卦象》。此书是专门解释筮案之作。所收自《左传》、《国语》以及历代筮案见于记载者共四十四则,并逐条详解。尤其是对朱子启蒙所定筮例,张氏认为大多与古筮案不合,于是对其进行

  • 晋安帝阳秋

    即《王韶之晋安帝纪》。

  • 翰苑新书

    前集七十卷,后集上二十六卷,后集下六卷,别集十二卷,续集四十二卷。无著撰人名氏。据明代陈文烛序文也只称为宋人。也有的刊本题为宋谢枋得撰,可能为书贾所伪托。陈文烛序中说:此书原来没有传本。慈溪的袁炜做大

  • 襄敏集

    四卷。明王以旂(约1522前后在世)撰。王以旂,字士招,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六年(1511)进士,嘉靖时,命以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总理河漕,逾年而水通。历迁兵部尚书,代曾铣总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