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本义附录纂疏

周易本义附录纂疏

十五卷。元胡一桂(1247-?)撰。胡一桂字庭芳。号双湖,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宋景定五年(1264年),领乡荐,试礼部不第,遂退居教授乡里以终。事迹具《元史本传》。胡一桂的父亲胡方平,从沈贵宝,董梦程学,著《周易启蒙通释》。而沈贵宝受《易》于董梦程,梦程受朱熹《易》于黄干。一桂继承家学,尤精于《易》。所著书有《周易本义附录纂疏》、《易学启蒙翼传》、《朱子诗传附录纂疏》、《十七史纂》,并行于世。朱熹认为,“《易》只是卜筮之书”,主张于卜筮上推理义,撰《周易本义》。胡一桂乃取朱子《文集》、《语录》中有关于《易》者,附录于《本义》下,谓之《附录》;又取诸儒《易》说之不悖于《本义》者纂之,谓之《纂疏》。其书前十二卷为《本义》,十三卷为《五赞》,十四卷为《筮仪》,十五卷为《卦图》,包括胡一桂自作的卦象、爻象、卦序、卦互体四图及《十翼论》、《文言辨》、《本义启蒙论》三篇。论中有很多阙文,其前无《本义》所有的九图,《郑堂读书记》疑有缺佚。宋末元初讲学者门户最严,而新安诸儒于授受源流辨别尤甚。故胡一桂此书一以朱子《本义》为宗,如杨万里《易传》远宗程子,而早工吟咏,与范成大、陆游齐名,不甚以讲学为事,一桂竟无半字及之,盖以词人摈之也。倪氏《宋志补》载此书,作十四卷,《郑堂读书记》已辨其误。今存最早版本为四川省图书馆所藏元刻本,仅存三卷。《通志堂经解》、《四库全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并收入。

猜你喜欢

  • 孝经质疑

    一卷。徐绍桢(1861-1936)撰。徐绍桢字固卿,原籍浙江,迁居广东番禺。官至南京卫戍司令。一生从戎,好藏书,父徐灏治经学尤精《说文》。是书系徐绍桢取孝经一十八章,依唐注,参照诸家,掺合己见,别为注

  • 两河经略

    四卷。明潘季驯撰。作者生卒年代及事迹见前《潘司空奏疏》条。万历初年,黄河在高家堰决口,淮、扬、高宝之地全部被淹。潘季驯建议筑堤防,疏淤塞,论水势之强弱,复黄河之故道,条上六事,受到朝廷的肯定。《两河经

  • 钟台集

    十二卷。明田一俊(约1582年前后在世)撰。田一俊,字德万,福建大田人。生卒未详。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至礼部左侍郎。事迹具载《明史》本传。著有《钟台集》。一俊出身严苦,家无全资。为侍讲时,以

  • 韩诗遗说补

    一卷。清陶方琦撰。陶方琦字子缜,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光绪丙子(1876)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该书为补臧庸《韩诗遗说》而作。陶氏根据诸书及陈乔枞本,既对臧氏本作了校改,又辑录补充其遗漏的部分。所

  • 随自意三昧

    一卷。陈代释慧思撰。慧思生平事迹详见《受菩萨戒仪》辞条。《随自意三昧》一书共有六品,即行、住、坐、卧、食、语品。各品一一具足六婆罗蜜,是为规范出家僧众日常行为的书。在初行威仪中,分辨六波罗蜜意。在住威

  • 仙岩志

    十卷。明李灿箕撰。李灿箕,字叔玉,号九漈,福建仙游人。仙岩在浙江瑞安县崇泰乡,为道书二十六福地。《仙岩志》明刻本,共十卷。卷一,仙岩志略。卷二至卷七,诗。卷八,铭赋。卷九,序记。卷十,行略。兹篇叙仙岩

  • 李文贞公全集

    三十九种,一百五十八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通论》)撰。所收书大部分为李光地著作,有的且被收入《四库全书》。其余著作一类为李光地辑注书,如《握奇经订本》一卷为李光地注,《二程子遗书纂》二卷、《外书纂》

  • 丙辰札记

    一卷。清章学诚撰。此书是作者五十九岁(乾隆六十一年丙辰)而成的另一本札记。体例与作者《乙卯札记》略同,内容涉及文史事迹等,泛论文史,观点仍与作者《文史通义》大同小异,但书内条目与《文史通义》及另外一些

  • 两曹旧事

    一卷。清魏元旷撰。魏元旷,光绪进士,用主事,分刑部学习。因此将部中的各方面情况汇为是书。(元旷另有《南宫旧事》一卷,已著录)分浙江、江西、福建、山东、四川、山西、湖广、广东、广西、河南、陕西、云南、贵

  • 易学三编

    三卷。清丁泽安撰,丁泽安详见《易学节解》。历来治易者,由于系辞切于民故,其解说亦不厌其详。而卦图符乎天道,故解说多概从其略。致使作为周易重要组成部分的河图洛书仅存其数,与“周易”并列的“连山”、“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