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剩义
①二卷。清童能灵撰。童能灵字龙俦,号寒泉,连江人。雍正中贡生。其论易专主河图,以明象数之学。虽然曼衍纵横,旁推曲阐,也都有一说可通,但他说“得作易之本旨”则未必然。《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② 四卷。清黄璘撰。黄璘字谷,湘潭人。其凡例认为,说经者有不完备不妥当的,而作此书以补之,因此叫“剩义”。但是体例颇近讲章,所注也都是前人的旧说,没有什么新义。《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①二卷。清童能灵撰。童能灵字龙俦,号寒泉,连江人。雍正中贡生。其论易专主河图,以明象数之学。虽然曼衍纵横,旁推曲阐,也都有一说可通,但他说“得作易之本旨”则未必然。《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② 四卷。清黄璘撰。黄璘字谷,湘潭人。其凡例认为,说经者有不完备不妥当的,而作此书以补之,因此叫“剩义”。但是体例颇近讲章,所注也都是前人的旧说,没有什么新义。《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① 十卷。元黄镇成撰。黄镇成字元镇,邵武(今属福建省)人。《四库全书》著录本书时,所录的是采进本,卷首没有雷机的序;卷一“而明白坦”以下,脱去两页。乾隆年间建宁徐氏重刻本书时,在重刻本序中谈到“选拔陈
二十二卷。清吴英(生卒年不详)撰。吴英字简舟,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诸生,生平不详。本书初次刊刻,只有四卷,继之为七卷、十卷,最后增订成二十二卷,因此《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为三条,现合为一条。卷
十四卷。明文安之撰。安之字铁庵,夷陵(今湖北宜昌)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事迹具《明史》本人传。该书首列《诸儒著述》,次以伏羲卦位明《易》之数,以文王卦位明《易》之气,又将先后天
十卷。宋吴芾(1104-1183)撰。吴芾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县)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迁秘书省正字,以不附秦桧劾罢。后除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孝宗即位,累迁礼部侍郎,以
十四卷。清铁保(1752-1824)书。铁保旧谱姓爱新觉罗氏,后改董鄂氏。字冶亭,号梅庵、铁卿。满州正黄旗人。官两江总督、吏部尚书。工诗文书画,其书与当时刘墉、翁方纲齐名。此帖为临唐宋诸家书四卷,续临
一卷。续考,一卷。茆泮林撰。茆泮林,字云水,江苏高邮人。茆泮林在刊行《唐月令注》之后,又取《内经》王冰注,校其异同,别纸录出,以补《唐月令注》之遗。凡经文及注中小有差异者,皆载录之,以备参考。续考,则
十六卷。清代毛祥麟(生卒年不详)撰。此书成于同治庚午(1870),毛祥麟字瑞文,号对山,上海(今上海市)人,官至浙江侯补盐大使。著有《三略类编》、《史乘探珠》、《墨余录》、《亦可居吟草》、《对山三话》
一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释迦氏谱》一书,是道宣嫌其《释迦谱》十卷“过于详繁,不利于初学人等,并以为自可前修博观,非为后进标领,于唐代麟德二年(665)在西明寺册节
二十四卷。元代政书。元赵承禧编撰。承禧字宗吉,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历官监察御史。书成于顺帝至元二年(1336),记载世祖至元五年(1268)至顺帝至元二年御史台建官定制、司属沿革、吏负损益及有关诏敕
四卷。清钱泳辑。此帖是其所摹晋唐及宋元人小楷。第一卷《洛神赋》《十三行》及明清人题跋、《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其中王献之《十三行》乃宋拓至佳之本,可惜钱泳双钩摹之,未免有钝滞之处。第二册,《长寿王品迦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