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吴兴长桥沈氏家集

吴兴长桥沈氏家集

二十九卷。清沈家本(1840-1913)辑。沈家本,字子惇,号寄簃,归安(今浙江湖州)人,清光绪进士。家本曾先后任清代天津知府、保定知府、刑部左侍郎、法部右侍郎、大理院正卿等要职。家本在刑部曾专治法学,主持修法律,废止酷刑,以所修订《大清现行刑律》取代《大清律例》,并制订《大清新刑律》,对刑律进行改革。家本有大批编著留世,多为律法著作,仅《丛书综录》就收其著述三十一种,如《沈寄簃先生遗书》,编有《枕碧楼丛书》。《沈氏家集》辑有家本同宗沈国治以下五人诗文二十九卷。沈氏家集内含《韵香庐诗钞》二卷。清沈国治(生卒年不详)撰。沈国治,字韵亭,为沈家本曾祖父,序称其祖博学能文,曾屡试不第,原遗诗文存稿甚丰,因家贫无力刻印,渐致散失,经沈家本搜寻遗稿得诗二卷,共辑八十九首。《蓼庵手述》,一卷,清沈蓼庵(生卒年不详)撰,辑有《沈氏宗室传略》、《宗谱》等六篇。《春草堂集》,二十二卷,清沈丙莹(?-1870)撰。沈丙莹为沈家本父,清道光进士,曾任刑部郎改御史,出任贵州太守,因受同僚排挤,年未衰即引退,主持浙江精舍。其在刑部任内,勤于职守屡平冤狱,不自表以图赫名;在贵州时,烽火四起,辟盗如毛,曾围困贵州,沈丙莹不避艰险,与士卒同巡城,夜宿营帐,旬月须发尽白。虽时处险恶仍吟咏不辍。本辑辑文二卷,十三篇;诗五卷,二百五十首;随笔八卷,共七百零五则。《贵阳官文偶存》一卷,计文稿十三篇。《看山楼草》二卷,沈彦模(生卒年不详)撰,沈彦模,字子范,家本三弟,早年去世,辑其遗文稿赋、赞等十二篇。《松桂林草》二卷,沈家霖(生卒年不详)撰,沈家霖,字子文,为家本五弟,早逝,性沈默,好学深思,工书法,本集辑其遗稿赋、序、铭等十五篇,诗四十三首。今有清宣统三年(1911)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滥竽斋遗草

    二卷。清张学鸿诗稿。其子张文达属胡九思书以刻石。张学鸿字潜斋,张文达字乐山,胡九思字子寿,号默轩。此书小楷工整,学赵松雪。其诗上卷古体,下卷近体。喜庆二十一年(1816)刻成。摹勒者陈景微,为当时刻石

  • 最古园二编

    十八卷。清罗人琮(约1736年前后在世)撰。罗人琮,字宗玉,号紫萝,湖南桃源(今湖南桃源县)人,字宗玉,号紫萝,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平日家居言行严格遵循儒家要求,为乡人所称道。本

  • 比目鱼

    二卷。清李渔(1611-1680)撰。李渔生平见《闲情偶寄》条。此剧写书生谭楚玉与梨园歌妓刘貌姑一见钟情,谭楚玉为与刘貌姑朝夕相会,遂舍弃儒业而做优伶。二人同台演戏,彼此相恋,结成生死之情。有富豪钱万

  • 思辨录辑要

    三十五卷。清陆世仪(1611-1672)撰。世仪字道威,号桴亭,太仓(今江苏省太仓县)人。尝从刘宗周问学。明亡,隐居讲学,历主东林、毗陵、太仓诸书院。著有《宗祭礼》、《三吴水利志》、《书鉴》、《诗鉴》

  • 杨忠烈传

    一卷。清赵吉士撰。吉士字凡夫,山东掖县人。著有《寄园寄所寄》等书。此书为明杨涟传记。杨涟字文儒,号大洪,湖广应山(今属湖北)人。万历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天启间因上书弹劾魏忠贤,被诬陷死于狱中。此书于

  • 宋四名家诗

    清周之鳞、柴升同编。周之鳞字雪苍,浙江海宁人。柴升字锦川,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二人生平均不详。此集为宋诗总集。乃苏轼、黄庭坚、陆游、范成大四家诗合刊本。共六册。其中,苏轼《东坡诗钞》二册,收诗六

  • 丛桂山房诗钞

    二卷。清许銮(约1885前后在世)撰。许銮,字芸青,又字云卿,安徽桐城人,生卒年未详。同治九年(1870)举人。官全椒县学教谕。诗共六卷。均自同治三年(1864)迄光绪十八年(1892)所作。其中以诗

  • 事文类聚

    亦称《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六十卷,后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集,别集三十二卷,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遗集十五卷。其前集、后集、续集、别集,为宋祝穆(生卒年不详)撰。祝穆字和甫。初名丙。建阳(今属福建)

  • 周易变通解

    六卷。清万裕沄撰。万裕沄字澍辰,湖北黄冈人。曾官崇阳教谕。作者治易,主张“系辞变而通之以尽利,及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引之存乎通。上下无常,惟变所适”,故名其书为“变通解”。全书宗汉人之说,认为邵子之先

  • 庸闲斋笔记

    八卷。清代陈其元(生卒年不详)撰。陈其元字子庄,官至江苏道元。此书以杂记掌故、旧事、考订史事、典制等为主要内容,其中记载的前人佚事及清代掌故有一定参考价值,另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古书版本评议、官制评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