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吕氏家塾读诗记

吕氏家塾读诗记

三十二卷。吕祖谦(1137-1181)撰。吕祖谦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隆兴元年(1163)进士,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与朱熹,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晚年在金华城中建丽泽书院,为讲学与会友之所。吕祖谦学问渊博,著作宏富,著述除《吕氏家塾读诗记》外,有《东莱集》、《东莱左氏博议》、《春秋左氏传说》、《大事记》、《文海》、《古周易》、《历代制度详说》。编有《宋文鉴》、《古文关键》,还与朱熹共辑《近思录》等。在哲学上,他继承北宋张载、程颢、程颐的学说,主张“明理躬行”,“治经史以致用”,反对空谈阴阳性命之说。创金华学派,开浙东学派之先声。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均田恤劳,发展生产,宽厚民力,恢复国土,具有一定的爱国思想。在历史研究方面,主张发扬“中原文献”之学,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东莱左氏博议》中,收录他论《左传》的文章八十多篇,深入浅出,论辨有力。陆游在给曾逢信中加以赞扬。《吕氏家塾读诗记》是宋人研究《诗经》的重要著作,其体例基本上仿效《毛诗正义》,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分章讲释之前的纲领部分,选择前人有关诗乐关系、诗六义、音韵、训诂,传授等问题的论述,以便让读者对《诗经》的诗学有个基本了解。正文之前先解题旨,每章之后训释词义,名物及章意。注音夹于诗中。该书与严粲《诗缉》齐名,同为南宋尊序派的代表作,特点是论及有关问题,总是排列《诗序》、《毛传》、《郑笺》、《孔疏》以及欧阳修、朱熹等人的论述以申己见,若有所感,则用“东莱曰”的形式提出,全书博采众说,征引繁富,折衷合一,融会贯通,为南宋时代汉代《诗经》学的普及本,陈振孙评其书为:“其博采诸家,存其名氏,先列训诂,后陈文义,剪裁贯穿,如出一手。有所发明,则别出之。诗学之评正,未有逾此书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引)说出了该书的最大特色。该书保存了现已失传的许多遗说,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王安石《诗经新义》一书已佚,邱汉生正是从《吕氏家塾读诗记》中辑出佚文四百九十多条,与其他材料一起而成《诗义钩沈》一书。此外,在阐释诗义和章意方面也有许多可取之处。《邶风·击鼓》的第二章的章意,《郑笺》认为是“从军战士与其战友相约之词”,而《吕氏家塾读诗记》则认为是从军战士临行之时与其妻子诀别之词,更符合于诗的实际,从而改正了《郑笺》之误,并为当代的学者所接受。吕氏在训释中还注重借助历史和典章制度说诗,如《小雅·出车》的第二章写王师即将出征时有“忧心悄悄”的描写,这是为什么呢?作者指出:“古者出师,以衷礼处之,命下之日,士皆涕泣。”经吕氏这样注释,读者就容易理解。该书的最大缺点是时在南宋仍恪守汉代《诗经》学的说诗体系,以美刺言诗,以圣人言诗,从而多歪曲诗旨,诗中多次引用朱熹早期尊序说,连他本人在为《吕氏家塾读诗记》作序时也表示不满。在名物训诂方面也多存在穿凿附会之处。版本有《四部备要》本、《墨海金壶》本、清嘉庆听彝堂刊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金华丛书》本、《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东岩集

    六卷。明夏尚朴(1466-1538)撰。夏尚朴,字敦夫,号东岩,广信永丰(今江西永丰县)人。少师娄谅。正德初赴京会试,见刘瑾乱政,不试而归。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官至南京太仆少卿

  • 恒轩所见吉金录

    不分卷。清吴大澂著。吴大澂(1835-1902),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江苏吴县人,清末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同治十年(1871)进士,官至广东巡抚、河东河道总督和湖南巡抚。精于金石文字之学,将出

  • 荀子平议

    四卷。清俞樾(详见《群经平议》条)撰。是书为《诸子平议》之第五种。《成相》篇,“慎圣人”改作“慎听之”,可备参考;“欲衷对”,改作“欲对衷,比王念孙之说为公允。《修身》篇,饶乐之事,“兑而不曲”,以为

  • 弇山毕公年谱

    一卷。清史善长撰。善长字诵芳,江苏吴江人,诸生,曾为湖广总督毕沅幕僚,此谱即承毕沅(1730-1797)之命编次。谱主毕沅,字攘蘅,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今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 谋道续录

    二卷。清代谭旭撰。谭旭字东白,新建(今江西南昌西)人,康熙副榜贡生,官至泸溪教谕,倡导程朱理学,著有《谋道录》。此书是宣扬程朱学说的论述之作,书中多有驳论之处。

  • 明季实录

    一卷。明末清初顾炎武(1613-1682)撰。炎武字宁人,初名绛,曾自署蒋山佣,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诸生,少年时参与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抗清斗争。事败遍游华北,图谋恢复明室。

  • 凤阳府志

    ①四十卷。清耿继志等修,汤原振等纂。耿继志,字敏中,盛京盖平(今辽宁营口市)人,荫生,康熙十八年(1679)来任凤阳府知府。汤原振,凤阳府儒学教授。耿继志来守是郡,会部敕各省纂修通志,征集各郡志乘。而

  • 皆非集

    二卷。附《校轩吟草》二卷。明万达甫(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万达甫,字仲章,号纯初,浙江鄞县(今宁波)人。都督佥事万表之子。生卒年不详。少袭世职,官至广东海防参将。万表虽为将家子,而笃好词翰。达甫承

  • 医学真传

    一卷。清高世栻(详见《素问直解》)撰。高氏认为“经论之道,遂失其传,舛谬纷纭”,故为其弟子“讲学论道”,使学者“知医之传有其真”。此书即高氏教授门人之言,由其弟子王嘉嗣等据其讲稿整理而成。全书约四万字

  • 诗韵检字

    一卷。附《辨似》一卷。清黄本骥撰。本骥字仲良,号虎痴,湖南宁乡县人。本骐弟,道光元年(1821年)举人,官黔阳教谕。少孤,与兄砥学励行,淹通经史金石之学。尚著《金石萃编补目》、《古志石华》、《郡县分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