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后山诗话

后山诗话

一卷。旧本题宋陈师道(详见《后山丛谈》)撰。是书为评论历代诗歌之作。《文献通考》作二卷。此本一卷,疑后人合并。本书又称《陈无已诗话》或《后山居士诗话》。陆游《老学庵笔记》深疑《后山丛谈》及此书,且谓“丛谈”或其少作,此书则必非陈师道所撰。据《四库全书》编纂者考证认为此书非陈师道所撰,出于依托无疑。书中认为陶潜之诗切于事情而缺乏文彩,认为韩愈元和圣德诗于集中为最下;而裴说《寄边衣》一首,本来诗格柔靡,殆类小词,却极力称赞,有失公允。其以王建《望夫石诗》为顾况作,亦间有谬误。然其谓诗文“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又谓“善为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顺下而已。至其触山赴谷,风搏物激,然后尽天下之变。”持论间有可取。强调“学诗当以子美为师,有规矩,故可学。”对黄庭坚“近世少年多不肯治经术及精读史书”加以斥责,称“李白诗如张乐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其解杜甫《同谷歌》之黄独,《百舌诗》之谗人。解韦应物诗之《新橘》三百。驳苏轼《戏马台诗》之“玉钩白鹤”。亦间有考证。有《百川学海》本、《津逮秘书》本、汲古阁刊本、《历代诗话》本、《后山全集》本、《稗海》本、《四库全书》本等。

猜你喜欢

  • 周易观彖

    十二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通论》)撰。李光地曾奉命纂修《周易折中》,请求复用朱子古本。此编仍用注疏本,大概成书于《周易折中》之前。他的语录和《榕村全集》所载,偏重于申明先天诸图。而此书则只是说解《说

  • 定兴县志

    十二卷。清王锡璁纂修。王锡璁,山东黄县人,乾隆四十年(1775)任定兴县知县后,即思续修县志,遂集邑人分路采摭,并参考旧志,终成书。乾隆四十四年(1779)刻本,卷一绘图,卷二星野、疆域,卷三建置、祀

  • 壮陶阁法帖

    三十六卷。清裴景福辑。裴景福字伯谦,其官粤东时,得南海潘氏海山仙馆与岳雪楼诸家遗物,故所藏甚富。汇其所自有之书,工借摹他家之藏以成此帖。以“元亨利贞”分为四集,元集六卷,收魏晋至唐。亨集八卷,收五代至

  • 注解正蒙

    二卷。清李光地(1643-1718)撰。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康熙进士,累官直隶巡抚,文渊阁大学士。著有《周易观彖》,已著录。《正蒙》宋张载著,九卷。取《易》“蒙以养正”之文,故称《正蒙》。其书本

  • 陶庐杂咏

    见《陶庐杂录》。

  • 留留青

    六卷。明徐懋升(生卒年不详)撰。徐懋升,字玄举,钱塘(今浙江省杭县)人。徐懋升因田艺衡所作之《留青日札》,颇为驳杂,于是对其进行删节,去其繁芜,仅存六卷,因名之曰《留留青》。书前有乔时敏所著的《田子艺

  • 校字录

    共十三卷《校字录》十二卷,《补遗》一卷。清玉麟(1766-1833)等撰。玉麟,满族,姓哈达伯喇氏,字子振,一字厚斋,号研农。乾隆进士,官兵部尚书,伊黎将军。是书为《字典考证》的别本,玉麟为校正《康熙

  • 传信辨误录

    一卷。明陈虞岳撰。陈虞岳,泰和(今属江西)人,生卒仕履均不详。乃正统年间(1436-1449)大臣陈循的五世孙。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发生土木之变时,陈循作为内阁首辅,却不能决策,致使英宗为瓦刺

  • 西樵游览记

    十四卷。清刘子秀撰。刘子秀,字振天,号南畲,广东顺德人。《西樵游览记》清刻本,共十四卷。分为十二门。曰名胜上下。曰峰峦。曰岩洞。曰溪泉。曰台石(附采石)。曰院馆(附亭宇)。曰山村(附坊表、祠墓、关梁、

  • 说文正字

    二卷。清王石华、孙凤卿同撰。王、孙二氏之生平未详。是书依《说文》字部,写为正字,并附古文篆籀,或字之变体。去掉徐铉所增之字,分为上下两卷。其于文字源流,叙述简明,可使学者循览易了。不失为小学之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