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无卷数。清戴天章撰。戴天章字汉文,湖州人。该书仅有上经下经,只讲卜筮。其解释甚略,而且均杂有互变、纳甲、五行之说。盖言数而流于术,而且沿袭汉学徒有形式。《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② 十一卷。清何毓福撰
十六卷,首一卷,清裕文纂修。裕文,字秀岩,满洲镶蓝旗人,官安庆府同知,道光二十六年(1846)来守广德州。广德州志,自清乾隆五十七年修辑后,迄道光五年,州守张文凤已采辑完稿,因别迁他任而未竟。裕文来守
一卷,清林伯桐(1778-1847)撰。伯桐字桐君,广东番禺(今广州)人。曾任德庆州学正等职。林伯桐平生著述颇多,主要有:《修本堂稿》四卷,《诗文集》二十四卷,《两粤水经注》四卷,《供冀小言》二卷,《
六卷、补录 一卷、附录 一卷。明王敬臣(1513-1595)撰。王敬臣字以道,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岁贡生,受业于魏校。敬臣性至孝,其学以慎独为先,尤以标立门户为戒,乡人尊为少湖先生。万历十四年(1
清张尔岐(详见《仪礼郑注句读》)撰。古来学者对《老子》评品褒贬各随己意,或尊之以为“真经”,或黜之以为邪说。为其作注者,或穿凿附会,或别生枝节,皆失老子明道德之本意。使《老子》一书,如同清水渍蔗而甜,
五卷。清田从典(1651-1728)撰。田从典,字克正,号峣山,山西阳城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授广东英德知县,累擢至兵部侍郎兼管光禄寺,前后共八年,常燕劳荐乡,核算清晰,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
三卷。《日新录》,一卷。南宋于恕(生卒年不详)编。于恕生平事迹不详。据卷首于恕自序,可知其为张九成的外甥。张九成(1092-1159),字子韶,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游
六种,四十一卷。清梁章钜撰。梁氏撰著辑编著作几十种,本丛书所收则均非其重要巨著。六种有《退庵自订年谱》一卷、《退庵随笔》二十二卷、《南省公余录》八卷、《古格言》十二卷、《闺秀诗话》四卷、《农候杂占》四
十四卷。清代祝洤(1702-1759)撰。祝洤字人斋,原名游龙,海宁(今浙江海宁)人。此书根据张履祥《备忘录》删改而成,并仿朱熹《近思录》体例,分十四类,三百九十五条。全书极力宣扬程朱一派学说,激烈抨
五卷。清阮元撰。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在任职浙江巡抚期间,曾经广泛搜求“四库”未收的重要古籍,每获一书,即请属员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