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经解钩沈

古经解钩沈

三十卷。清余萧客(生卒年不详)撰。萧客字仲林,号古农,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年十五通九经,尤耽古籍,曾辑注雅别抄,就正于惠栋,成为记名弟子。直隶总督方观承聘修《畿辅通志》,以目疾归,教授乡里,时称其学在王应麟、顾炎武之间。乾隆间以布衣终。除此书外,还著有《文选音义》、《文选杂题》、《选音楼诗拾》等。此书采录唐以前诸家训诂,包括叙录、《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孝经》、《论语》、《孟子》、《尔雅》。其叙录,备述先儒名氏爵里及所著义训,其书尚存者不载,或名存而其说不传也不载,其余从诸家经解所引到史传类书,凡唐以前旧说,有片言单词可考者,都予收录;虽有人名而没有书名,有书名而无人名者,也全部登载。又以传从经,钩稽排比,一一各著其所出之书及卷第,以示有征,另外,凡经文同意,皆以北宋精本参校,正明代监本之讹缺。自序说此书创始于己卯,成稿于壬午(指乾隆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昼夜手录,左眼因此几乎失明才得成稿,其用功之勤可想而知。当然,此书采录并未尽善尽美,有些书籍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得见,主要有两部,其一为梁皇侃所著《论语义疏》,国内已久佚,而日本尚存有全书,萧客列之于亡佚本不为错,后来该书才传入中国。其二为唐史徵所著《周易口诀义》,民间亦无传本,萧客亦列之于亡佚,而《永乐大典》中尚有遗存,但《永乐大典》深藏皇家秘府,非一介寒儒所能见。就其所能见者而言,捃采可以说完备无缺。现存有清乾隆刻本(四库底本)。

猜你喜欢

  • 来云阁诗稿

    六卷。清金和(1818-1885)撰。金和字弓叔,号亚匏。江苏上元(今南京)人。诸生。擅诗,诗多长篇,具有散文化的特点。其诗篇多为反映社会政治之作。著有《秋蟪吟馆诗钞》。此编分六集。《然灰集》:撰者自

  • 断碑集

    一卷。明方豪撰。方豪字思道,开化(今属浙江)人。生卒不详。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湖广按察司副使。该书是其任沙河县(今属河北)知县时,专记重立颜真卿所书宋璟《神道碑》一事始末情况的著作。《神道碑

  • 刘太史集

    二卷。清刘可毅(1856-1900)撰。刘可毅原名毓麟,字葆真。江苏武进人。光绪进士。散馆授编修。学识渊博,博考诸史,循流讨源,有始有终。尤其熟悉中兴兵事。被黄体芳称谓刘越石、陈同甫一流人物。此集凡二

  • 春秋繁露笺注

    十七卷。清董天工撰。天工字典斋,福建崇安(今福建崇安)人,自称董仲舒之后。董仲舒《春秋繁露》一书,自宋嘉定年间以来,有真德秀等人进行评点,但没有人对文意进行笺注。天工之祖曾想作笺注,但未能成书;天工继

  • 教养全书

    四十一卷。清应撝谦(生卒年不详)撰。应撝谦著有《周易集解》。本书分选举、学校、治官、田赋、水利、国计、漕运、治河、师役、盐法,凡十考。其体例略同于《文献通考》,节引史文、间参前人的评论。作者于文中亦作

  • 柘坡居士集

    十二卷。清万光泰(1712-1750)撰。万光泰字循初,一字柘坡,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年三十九岁。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乾隆庚午(1750)举人。万光泰博学工诗文,善画山水,尤精于数学,

  • 近言

    一卷。明顾璘(1476-1545)撰。顾璘字华玉,号东桥居士,苏州(今属江苏)人,寓居南京。弘治进士,授广平知县,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负才名,与陈沂、王韦号“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继起,时称“四大家

  • 诗准

    三卷。《附录》一卷。《诗翼》四卷。旧本题宋何无适、倪希程同撰。何、倪二人生卒籍里均不详。是集主要收载历代名家诗歌。正集有古谣歌词一卷,汉魏晋宋诗二卷,又附录一卷。以江淹一首为终,取名《诗准》。又收唐杜

  • 秦陇回务纪略

    八卷。清余澍畴撰。余澍畴,生卒年不详,浙江山阴(今属绍兴)人。同治元年(1862年),江皖太平军、捻军及在云南起义的蓝大顺(即蓝朝柱)兵入陕西境内,陕省回民揭竿起应,围攻地当陇蜀咽喉的凤翔府。时余澍畴

  • 春秋集说

    四卷。清沈宝锟撰。宝锟字渊吾,江左(今江苏一带)人,道光时举人。该书(按《春秋》十二公顺序,第一卷为隐公至庄公,第二卷为庄公至文公,第三卷为宣公至襄公,第四卷为昭公至哀公。作者认为孔子作《春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