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说海

古今说海

一百四十二卷。明陆楫(生卒年不详)编。陆楫,字思豫,明上海(今地名同)人,赠礼部侍郎。陆深之子也,其它生平事迹及著述不详。此书约刊成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唐锦序言中称:“凡古今野史外记,丛说脞语、艺书怪录、虞初稗官之流,靡不品骘抉择,区别汇分,勒成一书,刊为四部,总而名之,曰古今说海。”全书共分四部七家:一说选部,载小录、偏记二家,收录《北征录》一卷(明金幼孜撰)、《北征后录》一卷(明金幼孜撰)、《北征记》一卷(明杨慎撰)、《平夏录》一卷(明黄标撰)等十五部书;二说渊部,载别传家,收录《洛神传》一卷(唐薛莹等撰)、《林灵素传》一卷(宋赵丐时撰)、《中山狼传》一卷(宋谢良撰)等六十四种书;三说略部,载杂记家,收录了《宣政杂录》一卷(宋江万里撰)、《三朝野史》一卷(元吴荣撰)、《霏雪录》一卷(明刘绩撰)等三十二种书;四说纂部,载逸事、散录、杂纂三家,收录了《汉武故事》一卷(汉班固撰)、《炀帝海山记》一卷(唐韩偓等撰)、《行营杂录》一卷(宋赵葵撰)、《虚谷闲抄》一卷(元方回等撰)、《乐府杂录》一卷(唐段安节撰)、《损斋备忘录》一卷(明梅纯撰)等二十一种书,四部共辑录前代至明小说一百三十五种,每种各自为帙,多选杂记传奇,以唐、宋小说为最多,是我国最早的小说专门丛书。每篇虽略有增删,但故事大致完整,虽不及南宋曾慥的《类说》所收之书之罕见,又不及明陶宗仪《说郛》所收之繁富,但此书于所收之书皆削其浮文,存其始末,则又较二书为详赡。使古人单篇零种,赖以传世,有网罗放失之功。此书所收各种,尚颇有根据,在明人杂纂之中,犹属不甚伪妄者。但其所收一百三十五种之中,说渊一部,至六十四种,其间除宋、明人所著《林灵素传》、《海陵三仙传》、《辽阳海神传》、《中山狼传》四种之外,余皆从《太平广记》中录出,将其撰人及出处抹去,未免有欺人之嫌。有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云间陆氏俨山书院刊本,此本分装四十册,现存于北京图书馆。另有明万历刊本、文津阁本(此本称此书为一百三十九卷)清道光元年(1821)苕溪邵氏酉山堂刊本、清宣统元年(1909)上海集成图书公司排印本、民国四年(1915)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及《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反约篇

    六十五种,一百八十一卷。清李光廷(详见《榕园丛书》)辑。书后有李光廷跋语:“年老善忘,特选是编,以销永日,可以息神,可以定志。倘集赀刊之,嘉惠士林,斯不特一人之娱也。汉张苍年老,无齿,以乳为养,说者谓

  • 篇海类编

    二十卷。旧本题明宋濂(1310-1381)撰,屠隆(1542-1605)订正。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著述甚多,有《宋学士文集》。屠隆字长卿、纬真,号赤水、鸿苞居士

  • 藏园诗钞

    不分卷。清游智开(1816-?)撰。游智开字子岱。湖南新化人。咸丰元年(1851)举人。由拣选知县,历官至广西布政使。同治四年(1865)署和州知州。游智开居官勤慎,清政廉平。其为政问民疾苦,治化大行

  • 儒行集传

    二卷。明黄道周(作者生平详见“月令明义”条)撰。为崇祯十一年(1638)黄道周官少詹事时所进《礼记》注五篇之五。《儒行》为《礼记》篇名,黄道周将其分为十七章。上卷凡八章:服行第一,自立第二,容貌第三,

  • 南忠记

    一卷。明末清初钱础日(生卒年不详)撰。础日,江苏无锡人,明末遗民。著有《尚书体要》、《十峰草堂集》等书。该书记南都殉难诸公事。原目分为国死事、在官死事、在家死节、起义死、出师死、出使死、在外死、被难死

  • 郁冈斋笔尘

    四卷。明王肯堂(1549-1613)撰。王肯堂,字宇泰,号损庵,一号念西居士,明金坛(今属江苏省)人。明万历十七年进士,授检讨,官至福建布政司参政。王肯堂精于医学,著有《肯堂医论》、《证治准绳》、《重

  • 西学书目表

    三卷,附一卷,附读西学书法。梁启超撰。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自幼聪悟,勤奋好学,十一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后从学康有为,共同发起维新变法运动,成为

  • 金石续编

    二十卷。清陆耀遹撰。陆耀遹(1771-1836),字绍闻,江苏武进人。官淮安府学教授。陆氏酷嗜金石文字,编撰本书主要是为了补王昶《金石萃编》未竟之业。书中录金石文字共四百三十种,均为《萃编》所未录。其

  • 易解拾遗

    七卷。附《周易句读读本》二卷。清周世金撰。周世金字仲兰,衡山人。此书成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大旨以数讲易。卷一、卷二推衍河图、洛书、先天、后天之说,追求拔奇于旧说之外。卷三、卷四、卷五为观玩四法

  • 茶香室丛抄

    二十三卷、续抄二十五卷、三抄二十九卷、四抄二十九卷。清俞樾(见《诸子平议》)撰。此书是一部杂纂之作,共一百零六卷。因俞樾之妻姚夫人居室名为茶香室,俞樾为纪念夫人,以书自娱而撰此书,特命名为《茶香室丛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