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考

古今考

一卷。《续古今考》三十七卷。《古今考》一卷,南宋魏了翁撰。魏了翁生平事迹详见《周易要义》。魏了翁以古制多不可考,两汉诸儒惟据叔孙通所定某物犹今之某物,孔、贾诸疏则又谓去汉久远,虽汉制亦不可考,乃即《汉书》本纪所载,随文辨理,手录成篇,特定书名为《古今考》。卷首有自序一则,明言著书宗旨。但其书未能最后完成,仅有二十余条,皆为摘录《汉书·高祖本纪》中名物称谓、字义音释等,略为辨论。又有有录无文者四条。咸淳三年,方回从魏了翁之子手中得其书手稿,乃推衍其意,撰成《续古今考》三十七卷。方回(1227-1307),字万里,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景定三年(1262)以别头试登第。曾提领池阳郡茶盐干官,迁知严州等。极力献媚贾似道,贾似道势败后又首先弹劾,为世所讥。元兵至,举城降元,授建德路总管,为郡人所耻。后罢官,往来杭、歙间。晚年寓居杭州,老而无聊,乃倡讲理学,卖文为生。曾编《瀛奎律髓》、著有《虚谷集》、《桐江集》、《桐江续集》、《文选颜鲍谢诗评》等。方回续魏了翁《古今考》以成编,并载魏了翁原书,而各附论于条下,分别以鹤山(魏了翁号)先生曰、紫阳方氏曰加以区别。原书有目无文四条,方回补其刘媪梦与神遇一条,并加注于下曰:鹤山原书有此题而文阙,今回以意补之,加“紫阳方氏曰”五字,后此皆回所撰,不再书此五字,或引古于前,则复书之。方回《续古今考》亦以《汉书》本文标目,但不限于《汉书》本意,而于历代制度详加推衍。如,“拔剑斩蛇条”下,则附以“剑考”;“范增举玉玦”条下,则附“玉佩考”等等。特借《汉书》一物之名,推求古制原委,而与史家本文并不相涉。魏了翁所考多在制度,方回所考,范围十分广泛,并参以理学之语,如《高祖本纪》“宽仁爱人”四字,则牵引程朱以来诸儒论仁之语,列目十二篇,一字之义广为一卷。两书皆有可取,足资治史者参考。《四库全书总目》谓“方回人品心术虽不足道,而见闻尚属赅洽,所考多有可取者。”《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存目》又别载魏了翁《古今考》一卷,重复收录,其书当有别行之版本。今有《四库全书》、《续百川学海》、《宝颜堂秘笈》、《诒经堂藏书》等版本。

猜你喜欢

  • 辛白论文

    一卷。清陈怀(1877-1922)撰。陈怀(《贩书偶记》为陈怀孟、误)原名商,字辛白,又字孟冲,浙江瑞安人。清末任永嘉三溪书院监督,瑞安翼圣学堂、两广方言高等学堂、优级师范学堂历史教习,浙江参议厅议员

  • 破山禅师语录

    二十卷。明代释海明(生卒年不详)撰。海明,俗姓蹇,字破山,人称万峰老人。原籍渝城后迁徙大竹(今四川省大足县)人。据《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五十七记载:他“生含聪睿,质挺奇标”。十九岁在大持庵依融光尊宿为师

  • 尚书纂注

    四十六卷。元王天与(生卒年不详)撰。天与字立大。江西省吉安人。元代经学家。天与初习举子业,后乃专心著书。大德二年(1298)以荐授临江路儒学教授。曾为赣州路先贤书院山长。其学宗主朱熹。此书汇总自伪孔传

  • 百一方

    见《肘后备急方》。

  • 清华斋赵帖

    十二卷。清姚士斌及其孙姚学经集刻。其中姚士斌刻前八卷,姚学经续刻后四卷。姚士斌、姚学经,生平见《白云居米帖》。清乾隆庚戌(1790)钱大昕在《序》中,记述了该帖的完成经过,并给予较高评价。姚士斌曾收集

  • 唐文鉴

    二十一卷。明贺泰(生卒年不详)编。贺泰字志同,吴县(今属江苏)人。宏治己未( )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巡按福建。此书杂采唐文,所见颇为隘陋。然据林瀚序称有《两汉文鉴》、《宋文鉴》,惟《唐文鉴》缺焉。故此

  • 平湖县志

    ①十卷。清高国楹修,清倪藻垣纂。高国楹,乾隆初年任平湖县知县。《平湖县志》乾隆十年(1745)刻本,全书十卷,分为:卷一舆地志,目为图说、建置、星野、疆域、山川、城池、津途、坛庙。卷二食货志,目为户口

  • 御制回文诗

    一卷。著者佚名。是书只题“御制”字样,而《明史·艺文志》中又未著录过,不知是明代哪朝皇帝所作。集中诗分春、夏、秋、冬四景并作为诗题,有龙文、连环、八卦等诗体,共收诗二十八首,从内容上看都是一般的游戏性

  • 龙壁山房诗草

    十七卷。《茂陵秋雨词》四卷。清王拯(1815-1876)撰。王拯字定甫,号少鹤,马平(今广西柳州)人,清代文学家。道光年间进士,官至通政使。王拯工古文,能诗,著有《渝斋文抄》、《龙壁山房文集》、《龙壁

  • 神异记

    晋王浮撰。生卒年不详。王浮是个道士,约西晋惠帝时人,官祭酒,曾作《老子化胡经》以诬谤佛法。事见梁慧皎《高僧传·帛远传》。原书已佚,清文廷式《补晋书·艺文志》著录,未言卷数,亦不知亡于何时。《太平御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