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

原名《古今图书汇编》,一万卷。清陈梦雷(1651~1741)原编。清蒋廷锡(1669~1723)等奉敕校勘重编。陈梦雷字则震,一字省斋,晚年号松鹤老人。福建闽侯人。康熙年间进士,受编修。为康熙第三子诚亲王胤祉词臣。蒋廷锡字扬孙,号酉君,又号西谷,亦号南沙,江苏常熟人。先由举人供奉内庭。康熙四十二年,诏以学问优良,赐进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工诗善画,为“江左十五子”之一。著有《青桐轩》、《秋风》等集。此书原在诚亲王胤祉的赞助下,由陈梦雷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编修而成。初名为《古今图书汇编》。取材极为广泛,十三经,二十一史,只字不遗。稗史、子、集,十亦只删一、二。辑为三千六百余卷。雍正初年,经雍正皇帝审阅,改名为《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特命户部尚书蒋廷锡等重新编校增删。至雍正四年(1726)修编完成。全书一万卷,总目四十卷,后附考证二十四卷。分六个汇编,三十三典,六千一百零九部,约一亿六千万字。六个汇编为:一、历象汇编。又分四典。1.乾象典。分天地、日月星辰、风云雷电、雨雪霜露等二十一部。2.岁功典。分季节、时令、寒暑等四十三部。3.历法典。分历法、仪象、漏刻、测量、算法、数目等六部。4.庶征典。分天文气象变异、水旱灾荒、人体异、禽兽鳞介昆虫草木异、宫室器用异等五十部。共一百二十部。二、方舆汇编。又分四典。1.坤舆典。分土、泥、石、砂、舆图、建都等二十一部。2.职方典。记京畿及清代各府建置沿革、疆域、星野、山陵等二百二十三部。3.山川典。分各地名山及江河湖海等四百零一部。4.边裔典。分朝鲜、新罗、百济、三韩、日本、长股、氐、羌、天竺、西夏、匈奴、回纥、蒙古等五百四十二部。共一千一百八十七部。三、明伦汇编。又分八典。1.皇极典。分君臣、帝纪、帝统、国号、帝号、纪元、君德、治道、用人、法令等三十一部。2.宫闱典。分后妃、宫女、东宫、皇子、公主附马、外戚等十五部。3.官常典。分宗藩、三恪、圣裔、官僚、将帅等,以及省府州县各级职官列传等六十五部。4.家范典。分直系亲属、旁系亲属、宗族等三十一部。5.交谊典。分师生、同学、同事、宾主、交际、世态等三十七部。6.氏族典。每姓分为一部、分为二千六百九十四部。7.人事典。分人身五官四肢、面貌形状、名字、称号、七情、命运、养生等九十七部。8.闺媛典。分妇女品德、知慧、能力等十七部。共二千九百八十七部。四、博物汇编。分四典。1.艺术典。分农、医、卜、星、相、术数、绘画、商贾等四十三部。2.神异典。分神仙、鬼怪、释教、道教、寺观、方术、服食等七十部。3.禽虫典。分飞禽、走兽、昆虫、鳞介等三百一十七部。4.草木典。分竹木、五谷、药材、瓜果、蔬菜、花卉等七百部。共一千一百三十部。五、理学汇编。分四典。1.经籍典。分经、史、子、集、类书、杂著等六十六部。2.学行典。分品性、修养、仪表、学识、名贤、等九十六部。3.文学典。分文体、诗赋、词典及文学家列传等四十九部。4.字学典。分音义、字体、书法、声韵、方言、纸、墨、笔、砚等二十四部。共二百三十五部。六、经济汇编。又分八典。1.选举典。分学校、教化、科举、出身、武举、吏员、隶役等二十九部。2.铨衡典。分官制、禄制、考课、举劾、升迁、罢免、封赠、封建等十二部。3.食货典。分户口、农田、蚕桑、荒政、赋税、漕运、盐法,平准、国用、货币、饮食、布帛以及金银珠宝等八十三部。4.礼仪典。分五礼、庆贺、吊唁、谥法、祀典、冠服等七十部。5.乐律典。分音乐、歌舞及乐器等四十六部。6.戎政典。分兵制、检阅、田猎、兵法、战略、军饷、屯田、马政、驿递及武器等三十部。7.祥刑典。分律令、审判、刑法、赦宥等二十六部。8.考工典。分工巧、木工、土工、金工、石工、陶工、染织、度量权衡、城池、桥梁、宫殿、苑囿、仓库、第宅、舟车、用品等一百五十四部。共四百五十部。每部之下按汇考、总论、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排列有关资料,有的还有图表。所录资料原书整部、整篇或整段抄录,并注明出处,便于查核。全书采集广博,资料宏富,分类详致,条理清晰,检一得百,通贯古今。是我国现存的较大的类书。深得国外汉学家的重视,称为“康熙百科全书”。但是,书中的资料多为辑录前人类书,校核粗疏,而且有任意删节之处。引文差误、错字漏字之处也多见。所以后人多有考其误者。有原稿本,天津李氏曾得残稿数百册,赠天津南开大学图书馆。雍正六年(728)内府始印铜活字本、1934年上海中华影铜活字本,附《考证》二十四卷。1964年台北文星书店影印该书时所编《索引》可供参考。

猜你喜欢

  • 读易略记

    无卷数。明朱朝瑛撰。朝瑛字美之,号康流,又号罍庵,浙江海宁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旌德县知县,入清不仕。其易学出自黄道周,此书也间或引用黄道周的话。但持论又与黄道周不同。言象数不主邵子之说。

  • 月河所闻集

    一卷。宋莫君陈撰。生卒年不详。莫君陈,湖州(今浙江)人。生平仕履情况不详。书中称授知婺州朝辞,有札子权刑部郎中,则曾以朝官典郡。其书所记皆当时杂事,篇数极少,而且缮写错误和脱漏之处较多,无法卒读。《四

  • 墨池堂法帖

    四卷。明章藻(1547-?)刻。章藻,字简父(一作仲玉),工书善摹刻,其父即当时苏州、无锡带著名木版刻工,章藻亦以镌刻显名,《停云馆帖》等即出其手。《墨池堂法帖》为其家藏刻帖,共四卷。其中第一卷为钟元

  • 经序录

    ① 五卷。朱睦(1517——1586)编。睦,明代周王朱六世孙,字灌甫,号西亭,又号大山、东陂居士,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著名学者、藏书家。官封镇国中尉,万历年间举周府宗正。睦深通经学,对《周

  • 安雅堂诗

    《安雅堂拾遗诗》。《安雅堂拾遗文》二卷。《附二乡亭词》四卷。清宋琬(1614-1674)撰。宋琬,字玉叔,号荔裳,别署二乡亭主人。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官任户部主事、吏部郎中、

  • 桐山诗集

    十卷。明王伟(?-约1469)撰。王伟,字士英,湖南攸县人。明正统元年(1436)进士,历官户部主事,累擢兵部右侍郎。其所著尚有《诗学正蒙》,但久已散佚不存。另外其吴琛序刻本《桐山文集》,今亦未见。是

  • 如谏果室丛刊

    三种,三卷。清王延钊(详见《春秋列女图考》撰。丛刊收《春秋列女图考》一卷、《补汉书元后本纪》一卷、《晋八王易知略》一卷,均为史学著作。王延钊以陈厚耀《春秋世族图考》记男不记女,而《春秋》寓褒贬于女者甚

  • 棉阳学准

    五卷。清代蓝鼎元(1680-1733)撰。蓝鼎元见《平台纪》条。此书成于雍正戊申年(1728),作者以普宁知县署理棉阳(今浙江潮阳),作此书作为训导当地学校士子而用。卷一为“同人规约”,卷二为“讲学礼

  • 白香山诗集

    四十卷。附录《年谱》二卷。清汪立名编。汪立名生平,详见《钟鼎字源》(辞目)。此书为白居易诗集笺注本。唐白居易作《长庆集》诗文各半,汪立名引宋祁之言,认为白居易长于诗而其文未能称道,因别刊其诗,以成此集

  • 文源

    十二卷,附录二卷。近代林义光(生卒年不详)撰。义光字药园,福建闽县(今闽侯县)人。林氏认为《说文解字》只就篆字说解,不足以探文字制作之原,因采辑钟鼎遗文,审察六书,以定诸字之本形、本义。是书前为林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