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参同契注

参同契注

二卷。清陈兆成(生卒年不详)撰。陈兆成,字宜赤,上虞(今浙江绍兴市东)人。据浙江遗书目录所载,另有《太极图说注解》作者也叫陈兆成,称为常熟(今江苏省苏州市北)陈兆成,康熙初人,与此书作者并存。然而《太极图说注解》书末,有乾隆戊辰(1808)陈兆成子鲁附记《凡例》,称其书与《参同契》互有异同,可分为二,可合为一。据此观之,似乎此二书又出于一人之手笔。《参同契注》一书尽废诸家旧注,只以文意推测。分《参同契》三篇,以《补塞遗脱》为《后篇》,也析而为三,与前三篇相配,又总分为二十九章。其要旨称《首篇》专明易理,《御政章》讲述人君治世之道,其后配以服食之法。强调《易》之神化流通等。又自作《释例》一篇附于末。注文中反复推测易理,阐述其说较详。虽然此书流传不广,但也不无影响。对于后世研究《参同契》有可参之处。清《四库提要》据江苏巡抚采进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猜你喜欢

  • 盛明杂剧

    明沈泰纂集。沈泰,字林宗,别署福次居主人,杭县(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盛明杂剧》于崇祯二年(1629)辑成,所收大都是明代嘉靖以后的作家作品。入选作者多为江浙籍人,或为活动于江浙一带者。此编分

  • 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

    一卷。东晋佚名译《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因书用阿育王事为喻,故命经名。旨在取故事十二则以证嘉言。首言人护经法,如母护子;次言近贤成智,近愚益惑;再次言与善师值得免众苦,与恶师值,则习恶事不离众祸;再言

  • 四分律比丘尼钞

    六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广宏明集》辞条。《四分律比丘尼钞》撰成于贞观十九年(645),有三十章,分为三卷。天津刻经处据三卷本开为六卷。卷分劝学篇,释聚篇、结界篇、集众篇、足数篇、爱欲篇、

  • 勤斋集

    八卷。元萧(1241-1318)撰。字维斗。奉元(今属陕西)人。累官集贤学士,国子祭酒。《元史》本传称其:“制行甚高,真履实践。其教人必自小学始。为文辞立意精深,言近指远。”卒后诗文多佚。顺帝至正四年

  • 释常谈

    三卷。撰人不详。陈振孙《书录解题》曾著录《续释常谈》二卷(当为二十卷),谓其书为龚颐正撰,又谓昔有《释常谈》一书,不著撰人名氏,今故以续称。据此可知,此书之作在龚颐正之前,当出自北宋人之手。此书卷首有

  • 春秋三传衷考

    十二卷。明施天遇撰。天遇字昌辰,武康(今浙江德清)人。该书是为备时文捃摭而作,以胡安国《春秋传》为去取标准,凡不合于胡传,则一概不录。故所录只有《三传》的事实,又杂引《诗》、《书》、《礼记》、《国语》

  • 绎史摭遗

    十八卷。清李瑶撰。李瑶,字子玉,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是书记明末清初史事。以温睿临《南疆绎史》为底本,对书中位号有不应书者,事迹有不尽备者,悉为考证得失,缀补周详。其余忠贤义烈,与夫闺中方外之卓然有

  • 雪堂墨品

    一卷。清张仁熙撰。张仁熙,字长人,号藕湾,广济(今湖北广济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作有《雪堂墨品》。是书主要记载宋荦任黄州通判时,其家所收藏的墨品。据宋荦所著《漫堂墨品》推算,张氏之书大约作于康

  • 摩尼教流行中国考

    法国人沙畹(1865-1918)、伯希和(1878-1945)合撰。沙畹治学严谨,著述颇多,其中尤以《西突厥史料》最为有名。伯希和系沙畹的学生,多次来华,曾著有《敦煌千佛洞》一书。摩尼教由波斯人摩尼所

  • 柏乡魏氏传家录

    二卷,附《家约》一卷。清魏裔介(详见《孝经注义》)撰。本书全是裔介教诲开导子孙晚辈的语言,内容多为讲解如何应试科举的诗文。所附《家约》一卷共写十件事,是其官拜大学士时所作,中心内容是劝戒魏氏后代做事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