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南史

南史

八十卷。李延寿(见前篇)撰。李延寿之父李大师在隋末参加窦建德政权,任尚书礼部侍郎,后来失官转而著史,未完成而逝。李延寿继承父志编史。《南史》、《北史》是属于私人编撰一个时期的纪传体通史。李延寿在太宗贞观年间,曾先后参加修撰《隋书》、《五代史志》等工作,有机会遍观南北朝诸史,这就为他撰《南·北史》提供了便利。他还撰有《太宗政典》。他编史是在其父李大师旧稿基础上,又有南北朝八史抄本为其采录,还收集了一千多卷杂史为补充史料。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开始撰写,到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经过十六年时间(公元420年)完成。《南史》从刘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开始,到陈祯明三年(公元589年)止,包括宋、齐、梁、陈四朝一百七十年历史。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共计八十卷。《南史》没志也没表。编写方法按南朝宋、齐、梁、陈顺序排列的。《南史》本纪十卷,即宋本纪三卷,齐本纪二卷,梁本纪三卷,陈本纪二卷。列传也是按朝代先后顺序编排的,先是宗室诸王,之后是将相名臣等,一朝一段。而类传是将几个朝代的同一类人物,按时间先后,编在一个传内。此外《南史》还有《文学传》。《南·北史》的史料主要根据八书,又新增了杂史中的不少史料,反映了历史的真实。而《北齐书》散失残缺的,后人又取《北史》补足,可见其价值了。《南·北史》的缺点是作传不分朝代,把祖孙父子摆在一起了,不便查阅,又无表、志,对典章制度不好了解。明末清初的李清有《南北史合注》。周嘉猷的《南北史表》工具书,中华书局1974年、1975年出版的《南史》点校本为最通行版本。

猜你喜欢

  • 杜诗解

    八卷。明杨德周(约1614前后在世)编。杨德周字齐庄,鄞县(浙江)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历官古田、高唐县知县。本编摘诗家之论杜诗者为第一编,即以蔡梦弼《草堂诗话》之意,推而广之。

  • 刘清惠集

    十二卷。明刘麟(1474-1561)撰。刘麟字元瑞,一字子振,号南坦,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除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曾寓居湖州,与吴婉、施侃、孙一无、龙霓结苕溪社,号为“苕溪五

  • 古参同契集注

    六卷。清刘吴龙(生卒年不详)撰。刘吴龙,字绍文,南昌人,雍正癸卯(1723年)进士,官至督察院左都御史。撰有《古参同契集注》等。《周易参同契》一书,始见于晋代葛洪《神仙传》,称魏伯阳撰“《参同契五行相

  • 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

    一卷。明康海(1475-1540)撰。康海字德涵,号对山、浒西山人、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与李梦阳为诗友,常相唱和,并非议先辈。正德初,李梦阳下狱,康海向刘瑾

  • 论语训

    二卷。清王闿运(详见《论语集解训》二十篇)撰。是书自叙曰“《论语》者,盖六艺之菁华,百家之准的,其义多本于《春秋》,其言实通于上下”。篇中好为异说,实无深意。如训“思无邪”的“邪”,“女为君子儒,无为

  • 尚书协异

    二卷。清戴祖启撰。戴祖启字敬咸,别字东田,号未堂,江苏上元(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进士,官国子监学正。戴祖君在其“序说”中说:“窃简唐本先为协异,以明古今文字小异而不失大同。然

  • 范太史集

    五十五卷。宋范祖禹(1041-1098)撰。范祖禹,字淳甫,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今四川双流县)人。祖禹少孤,由叔祖范镇抚养,闭门读书。后举进士甲科。曾从司马光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达十五年之久。书成,

  • 中庸九经衍义

    二十九卷。朝鲜李彦迪撰。李彦迪初名迪,以中宗之命更名彦迪,字复古,号晦斋,又号紫溪翁,骊州人。成宋二十二年生,明宗八年卒。是编盖彦迪据真德秀《大学衍文》、丘浚《衍义补》之例而作。全书凡二十九卷,其中原

  • 薛氏医案二十四种

    见《薛氏医案》。

  • 虚白室文抄

    二卷。《诗钞》十一卷。清方昌翰(生卒年不详)撰。方昌翰,字宗屏,安徽桐城人,官新野知县。方昌翰既能诗,而有闻于时。其诗有以名德著者,有以功业著者,有以经学著者,有以文辞著者。作者绩学继志,早年所作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