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三经音义故例

十三经音义故例

一卷。清孙葆璜撰。葆璜字仰屾,原名衍庆,字柳君,浙江归安(今吴兴)人。此书总例二十二条,凡例二十五条。“故”是“诂”的意思,由今言而通古义,所以称“十三经音义故”。总例大致分为“字体”和“音义”。字体主《说文》,经有而《说文》无的字,从《字林》、《玉篇》、《广韵》、《集韵》中辑补。注疏用阮元十三经,校勘记辅以严可均《唐石经校文》。如《周易》之子夏、京房、荀爽、郑玄、虞翻诸传本,《尚书》的《尚书大传》、《逸周书》,《诗经》的齐、鲁、韩三家诗逸篇,《礼记》的大戴记,《周礼》的故书,《仪礼》的古今文异字,三传外的《国语》,汉魏唐宋石经的不同今本,以及《说文》、《字林》、《玉篇》之引经异字等等,皆刊登之。音义主陆德明《释文》用卢文弨考证本,参考影抄宋本,通志堂本,只注意经文而舍弃注文。对于《释文》也并不遍引,只是陆氏所谓本或作某字,既合于《说文》,又为监本所不载的,则必表而出之。群经中又以《尔雅》为主,用邵晋涵正义本,兼选取《小尔雅》、《广雅》、《方言》。王经原疏除《周礼》、《礼记》、《诗经》外,《仪礼》用张尔岐的《郑注句读》,《周易》宗李鼎祚《集解》,《尚书》引江声《集注音疏》、孙星衍《今古文注疏》,对于二十九篇之外的不予重视,二十九篇之外的为群经所无的字,则一例刊登之。《书序》及百篇逸经中附见于《书序》的,也一并涉及。其《凡例》分目是:正、体、阙、逸、刊、补、通、别、存、释、形、重、省、包、特、详、略、析、合、连、互、附、仍、约、繁。每条下系以说解。按此书作于嘉庆间,其时金日追的《仪礼正伪》,胡培翚的《仪礼正义》尚未出,确实比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为优。只是凡例所举,微嫌于繁。有道光二十六年己学斋刊本。

猜你喜欢

  • 耕烟草堂诗钞

    二卷。清平畴(生卒年不详)撰。平畴,字种瑶,山阴(浙江绍兴)人。官历江西候补县丞。平畴工诗擅画,集中七古突兀瑰奇,如天风海雨,声势夺人,七律有佳句而少佳篇。如:“扉底泥香芳草远、笠边雨细杏花开。”抒躬

  • 辽史拾遗

    二十四卷。清厉鹗(1692-1752)撰。鹗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康熙举人。博览群书,留心金石碑刻,精于宋、辽史实。所著尚有《宋诗纪事》。《辽史拾遗》成书于乾隆八年(1743)。仿裴松

  • 周颠仙传

    一卷。明朱元璋撰。此书是朱元璋为记述周颠仙事迹而作。据文中所述,周颠仙,建昌(今属四川西昌)人,少得狂病,其踪迹甚怪,初谒太祖于南昌,又随太祖至金陵,后从征平定陈友谅,旋即辞去。陈友谅既平,朱元璋遣使

  • 转注古音略 奇字韵

    共十卷,各五卷。《转注古音略》另附《古音后语》一卷。明杨慎撰。《转注古音略》卷首有嘉靖壬辰(1532年)春二月吴兴顾应祥序及杨慎《答李仁夫论转注书》。杨氏不赞成宋人叶韵,认为宋人叶韵是无标准的,是乱来

  • 锦带

    一卷。旧本题为梁昭明太子萧统(501-531)撰。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梁元帝萧绎(508-554)撰。但看其每篇自叙之言词,不象帝王之所言。从词气来看,亦不象六朝之作。亦非唐人的风格。疑为宋人所为。按

  • 四书性理字义

    见《北溪字义》。

  • 群经补义

    五卷。清江永(详见《周礼疑义举要》)撰。此书又名《读书随笔》。原取《易》、《书》、《诗》、《春秋》、《仪礼》、《礼记》、《中庸》、《论语》、《孟子》连同《周礼》共十经随笔诠释,未附杂说,共为十二卷,其

  • 晁氏新书

    一卷。汉晁错(前200-前154)撰,清马国翰辑。晁错,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初从张恢学习申不害、商鞅的法家学说。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汉景帝时任御使大夫,主张削夺诸侯王国封地,加强中央集权。后遭谮被杀

  • 河防纪略

    四卷。清孙鼎臣撰。孙鼎臣,字子余,号芝房,湖南善化(今长沙)人。道光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二十九年(1859)充贵州乡试正考官。咸丰二年(1852)擢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著有《苍莨文集》。著述

  • 毛诗答杂问

    一卷。三国吴韦昭、朱育等撰,清马国翰辑。韦昭,字宏嗣,史为晋讳改“曜”。吴郡云阳(今江苏苏州。一作今陕西淳化西北)人。少好学,能属文,历迁太子中庶子,孙皓即位后为侍中,领国史,因持正为孙皓所杀。有《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