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医学心悟

医学心悟

六卷。清程国彭(1662-1735)撰。程国彭字钟龄,号恒阳子,法号普明子,天都(今安徽歙县)人。少年时因多病而致力于医学研究,读书广博而勤于钻研,临证经验丰富,兼通内、外科,并有高尚医德,颇有医名,晚年到普陀寺修行。撰有《外科十法》等书。治学上,程氏强调学贵沉潜,思贵专一。认为医术关乎性命,操术不可不工,处心不可不慈。其门生颇多,且教学严谨,诲人不倦,言教身教并重。“朝而诵读,昼而见症,夜而辨论”,即学习、临诊、讨论三结合。对后学者要求尤为严格,认为“心悟者上达之机,言传者下学之要”,务期“博览群言,沉思力索,以造诣于精微之域”,这样才能达到“药无虚发方必有功。”程氏此书成于雍正十年(1732),全书约十七万字。乃程氏为帮助门人学医,广集《内经》、《难经》以及历代医家名言,结合自己三十年业医心得,编撰而成。卷一为总论,阐述四诊、八纲辨证、施治八法理论、保健预防的要点法则及临床应用;卷二辨析《伤寒论》六经证治;卷三至卷五为内、外、妇产、五官等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活字本又有外科一卷。所述各证均分述病源、症状、诊断和治法,后附程氏自拟经验效方。此书在医理、治则上均有创见和发挥。在诊断上,他将传统的辨证方方明确地归纳为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作为论病之八纲。这是对中医辨证论治的一大贡献。他所归纳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为治疗八法,既全面贴切,且各法正反俱论,知其所当用不当用,审常知变,颇有助于临证。于各科临证介绍,列述常见病证一百余种,每证分别记述病原、病状、诊断和治法,下附一、二主治方剂,并详载各方的加减。选方无论是自创还是成方,大多为程氏“苦心揣摩所得,效者极多”,如治痢散、止嗽散、加味香苏散、消瘰丸等治疗痢疾、咳嗽、瘰疬有显著疗效,为医家所广泛采用。此书阐发医理提纲挈纲,简明扼要,切于实用,重点突出,其文字由浅入深,内容由粗至精,选方用药,简便易行,对后世学者颇有教益,是一部广为流传的医学门径书。《郑堂读书记》评其书曰:“条分缕析,因证定方,大抵一衷于古,而又能神而明之,以补昔人智力所不逮。盖昔人论分,分则偏;钟龄之论合,合则全。剖抉辨晰,悉归简易。”有雍正十年(1732)刊本、嘉庆二十四年(1819)上海扫叶山房刊本、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医宗己任编

    见《己任编》。

  • 四书录疑

    三十九卷。清陈绰撰。陈绰详《周易录疑》条。此书成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前后费时数十年。该书共有《大学》二卷,《中庸》三卷,《论语》二十卷,《孟子》十八卷。书中对每章摘句而解,对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 忠贞轶记

    一卷。明徐懋贤编撰。懋贤江苏人,顺天教授。该书记甲申殉节之士,多半为儒生,间及一二武职闲曹,皆能挺身赴义,视死如归。至于烈妇贞媛,更是书不胜书。此书撰于甲申年,皆当时见闻,且行文质朴,可当一时之实录。

  • 释门章服仪

    一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释门章服仪》是道宣居西明寺,显庆四年(659)所撰。共收文十篇,第一篇,制意释名;第二篇,立体拔俗;第三篇,胜德经远;第四篇,法色光俗;第

  • 梨洲遗著汇刊

    三十三种,六十六卷。明末清初黄宗羲(详见《易学象数论》)撰,薛凤昌辑。黄宗羲著述甚多,清《四库全书》即著录多种。但《梨洲遗著汇刊》并非其全集,如著录于《四库全书》的《易学象数论》、《深衣考》等都未收入

  • 饶州府志

    ①四十卷,首一卷,清王泽洪修,吴俊等纂。王泽洪,曲安人,康熙六年(1666)任饶州府知府。王泽洪莅任后,即问诸邑志,邑志未备;问郡志,郡志无存。乃博询旧闻,谘于饶州府中缙绅遗老,延吴俊等人总其事,以旧

  • 考订竹书纪年

    十四卷。清雷学淇撰。学淇字瞻叔,清顺天通州(今北京通县)人。嘉庆进士,官山西和顺、贵州永从县知县,通经史,好为讨论之学,兼精天文历算。著有《考订竹书纪年》、《竹书纪年义证》、《夏小正经传考》、《古今天

  • 热河志

    一百二十卷。清和珅、梁国治纂修。和珅(1714-1799),字致斋,姓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生员出身。乾隆三十四年(1769)袭轻车都尉世职,授三等侍卫,受高宗赏识。四十一年(1776)授户部侍郎,

  • 椒丘文集

    三十四卷。明何乔新(1427-1502)撰。何乔新,字廷秀,一字天苗,号椒丘。江西广昌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官南京礼部主事,后改刑部主事,历广东司郎中。成化四年(1468)迁福建副使,再迁湖广

  • 乐经元义

    八卷。明刘濂撰。刘濂有《易象解》已著录。该书第一卷为《律吕篇》,以后依次是《八音篇》、《万舞篇》、《古诗音调篇》、《微言篇》。其论律吕,专驳《乐记》和《周礼·大司乐》;其论音调,认为《诗经》三百篇中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