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北宋二体石经宋拓残本

北宋二体石经宋拓残本

一卷(影印本)。罗振玉辑,民国十二年(1923)印于天津。所收《易经》八行,从《升卦》“曰允升大吉”起,至“无所疑”止;《尚书》五十行,从《武成》“壬辰旁死霸”起,至《洪范》“三日祀四”止;《诗经》十六行,从《小雅·小明》“明明在上”起,至“惮我不暇”止;《礼记》六十九行,从《檀弓上》“之弟”起,至“子辱与弥牟之”止,又从《月令》“季春之月”起,至“母害五谷母”止,又从《乐记》“于陈”起,至“乐者为”止;又从《表记》“稷之祀”起,至“诗曰后”止;此外还存有《王制》“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十字。《周礼》,从《天官·内宰》“大与其粗良”起,至“上春诏”止;又从《春官·大宗伯》“相大丧亦如之”起,至“乃颁”止;《地官》则存《媒氏》、《司市》、《掌蜃》、《保氏》、《土训》等篇的一些残文。据罗振玉序,此册得自山阳丁氏,故册后有丁晏、丁寿父子二跋。按,北宋石经刊于宋庆历元年(1041),内容为《易经》、《诗经》、《尚书》、《周礼》、《礼记》、《春秋》、《孝经》、《论语》、《孟子》,字为篆书、楷书二体,书石者为杨南仲诸人,故其篆文斐然可观。立石未久,经金、辽之乱,石已残毁,到元末之乱时,石已亡佚。自唐开成石经以来,如孟蜀石经、南宋石经等,拓本皆有流传,唯独北宋石经拓本,稀若星凤。后人虽有考订宋代石经文字异同的愿望,但却有文献不足之感。丁氏所得的宋拓残本,虽然北宋《汴学二体石经记》之文已有记载,但拓本本身却必赖罗氏才得以流传。此册所存字虽少,但对于考证宋代石经,却是十分重要的。

猜你喜欢

  • 禹贡指掌

    一卷。清关涵撰。本书在孔颖达疏和蔡沈集传之外,还兼采吴棫、吕祖谦、黄度、林之奇、陈经、胡士行、陈大猷、金履祥、吴澄、陈砾、董鼎、薛季宣、黄镇成、陈师凯、傅寅、程大昌诸家之说,以及其他一些有关记载,互相

  • 梦蕉存稿

    四卷。明游潜(约1525前后在世)撰。游潜,字用之,丰城(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弘治十四年(1510)举人,历官云南宾州知州。著有《梦蕉存稿》、《梦蕉诗话》、《博物志补》。是稿凡四卷。收诗三卷,文

  • 逸民传

    二卷。明皇甫濂(1507~1560)撰。旧本题皇甫涍撰,但考《明史·艺文志》及《江南通志》均有皇甫濂《逸民传》二卷,传写误笔,皇甫涍为皇甫濂兄。皇甫濂,字子约,一字道隆,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嘉

  • 莲史辑佚

    十二种,二十卷。清方珣编。方珣,生卒年不详,丛书原题香莲博士方珣,字陶家,又字尔后;又题评花御使方珣,字荔裳,又号金园。所收著作均关于女子缠足之事。如唐夏侯沈《香闺韵事》一卷、《熙宁新定时服氏》一卷、

  • 江南名胜图咏

    六册。清郭立、方衷恒辑。此书不分卷。书成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高宗三次南巡,临抵江南(今江苏省)省属江宁(今南京)、扬州、镇江、常州、苏州等处名胜,颁赐御制诗章匾联,恭录敬镌,载于册首。书所载

  • 云川文集

    六卷。附《恭愍遗文》一卷。明钟复(1400-1443)撰。钟复,字彦章,号云川,永丰(今江西永丰县)人。明宣德八年(1433)进士,历官翰林院侍讲。著有《云川文集》。是集凡六卷,均为诗文。观其所著,皆

  • 李赘

    一卷。清胡文学(详见《疏稿》)撰。本书记载其任真定推官时所做十八件事。每事多先举古人遗迹一二条,然后叙以己事,以相媲美。其间多有自誉之词。推官古称司李,故名。有《胡氏三书》本。

  • 光绪宫中现行则例

    四卷。不著撰人名氏,也无刻书年月。据书中内容,可推知为光绪初年所编。是书第一卷为训谕,自康熙十八年(1679)至光绪五年(1879),凡有关宫中事务的谕旨多录其中,而以关于宫中妃嫔、太监事为多。第二卷

  • 春秋异文笺

    十三卷。清赵坦(1765-1828)撰。赵坦字宽夫,一字石侣,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诸生,道光辛已(1821)举孝廉方正,奏给六品顶戴。研究汉经师之说,著有《周易郑注引义》、《石经考》、《宝甓斋文

  • 泰轩易传

    六卷。南宋李中正撰。李中正淳安(今浙江淳安)人,旧本原题作“宋清溪李中正撰”,不确,宋无清溪,实为淳安人。卷末刊福州福清尉李舜举编集,漳州龙溪县尉李熙绩校正及董洪跋。此原为讲义,李舜举编集成书。此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