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凡将篇

凡将篇

一卷。汉司马相如(前179-前117)撰。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辞赋家,作《子虚赋》、《上林赋》等,为武帝所赏识,其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汉书·艺文志》云:“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无复字。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时,将作大将李长作《元尚篇》。皆《仓颉》中正字也。《凡将》则颇有出矣。”《隋书·经籍志》云:“梁有司马相如《凡将篇》一卷,亡。”宋程大昌《演繁录》云:“汉小学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其后元帝时史游又作《急就篇》。《凡将》今不可见矣。”由以上记载可知,《凡将篇》亡于魏晋之世。考晋刘逵《蜀都赋注》引《凡将》云“黄润纤美宜制裈”,又《艺文类聚》引云“钟磬竽笙筑坎侯”,知与《急就篇》之体裁类似。《说文》引司马相如说凡九则,徐锴曰:“司马相如作《凡将》一篇,解说文字许慎所采,故云‘司马相如说’也。”口部引司马相如说“淮南宋蔡舞嗙喻”,当即《凡将篇》句文,其余皆为节引。清代辑《凡将篇》者有四本:①《小学钩沈》本,任大椿辑;②《玉函山房辑佚书》本,马国翰辑;③《汉学堂丛书》本,黄奭辑;④《小学钩沈续编》本,顾震福辑。四者之中,以顾本最完备。另外民国初年有《小学搜佚》(上编)本,龙璋辑。

猜你喜欢

  • 禹城县志

    ①八卷。清王表纂修。王表字左沧,安东人,康熙十二年(1673)任禹城知县。王表掌禹城,正逢朝廷檄征邑志,王表奉命纂修。因袭明志甚多,历时二月而成。《禹城县志》康熙十二年刻本。全书八卷,分为:卷一建置沿

  • 李太白集

    三十卷。唐李白(701-762)撰。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唐代著名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蔑视权贵,遭谗去职。童年是在刻苦攻读中度过的,“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

  • 十三经客难

    五十五卷。清龚元玠(1703-1784)撰。元玠字鸣玉,一字瑑山,号畏斋,江西南昌(今南昌市)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官贵州铜仁县知县,在任完善城建,倡修学宫。后降改教职,补抚州府教授。元玠少贫好读书,未

  • 则克录

    见《火攻挈要》。

  • 辽州志

    ①八卷。清杨天锡修,侯维泰纂。杨天锡字荣九,辽宁辽阳人,荫生,康熙十二年(1673)任辽州知州。在任期,为政廉明,恤孤寡,新学宫,颇为士民敬戴。侯维泰,邑人,顺治五年(1648)贡生,官宁国府通判。考

  • 慎言集训

    二卷。明敖英(生卒年不详)撰。敖英字子发,清江(今属江西)人。正德十六年(1521)中进士,官至河南右布政使。此书为他督学陕西时刊行,以示诸生学习之用。上卷分二十二目,共二百四十二条,以《戒多言》为首

  • 济阳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清胡德琳修,何明礼、章承茂纂。胡德琳详见乾隆《历城县志》。何明礼字希颜,四川重庆州(今重庆)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解元,官至知县,为胡德琳门下士。章承茂字佩九,浙江钱塘县(今杭州

  • 御定历代诗余

    一百二十卷。本书系康熙四十六年(1707)清圣祖御定,由侍读学士沈辰垣等搜罗旧集,编定而成。所录自唐至明计一千五百四十调、九千余首,厘为一百卷;又有词人姓氏十卷,词话十卷。据考,梁代吴声歌曲,已句有短

  • 礼记疑义

    七十二卷。清吴廷华(详见《周易疑义》条)撰。即《三礼疑义》第三部书,体例一如《周礼》,内缺《中庸》、《大学》二篇,注云《朱子章句》。概仿陈澔《集说》之例。前无《自序》,《周礼》、《仪礼》二书皆有《自序

  • 青琐高议

    前后集各十卷。宋刘斧(约1073年前后在世)撰。刘斧,字里,生卒年均不可考,生平事迹亦知之不多。人称刘斧秀才,足迹曾遍及太原,汴京,杭州各地,推测他早年时代当在北宋仁宗年间,后期生活当在哲宗赵煦或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