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书音均(韵)表

六书音均(韵)表

五卷。清段玉裁撰。段氏生平著述,见“说文解字注”。是书附于《说文解字注》。卷首有乾隆丁酉(1777年)戴震等序及段氏自序。包括《今韵古分十七部表》、《古十七部谐声表》、《古十七部合用类分表》、《诗经韵分十七部表》、《群经韵分十七部表》等。是书初称《诗经韵谱》、《群经韵谱》,钱大昕曾为之序,后方变易体例,增加内容而取今称。每表皆首列序说,说明撰述之意颇详。《今韵古分十七部表》之序说谓郑庠分古韵为六部,顾炎武分古韵为十部,江永分古韵为十三部,“今既泛滥《毛诗》,理顺节解,因其自然,补三家部分之未备,厘平入相配之未确,定二百六部为十七部。”《古十七部谐声表》之序说云:“考周秦有韵之文,某声必在某部,至啧而不可乱。故视其偏旁以何字为声,而知其音在某部,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也。”“自音有变转,同一声而分散于各部各韵……要其始则同谐声者必同部也,三百篇及周秦之文备矣。辄为《十七部谐声偏旁表》,补古六艺之散逸。类列某声某声,分系于各部。以绳今韵,则本非其部之谐声而阑入者,憭然可考矣。”《古十七部合用类分表》把十七部按音之远近分为六类,序说云:“学者诚以是求之,可以观古音分合之理,可以求今韵转移不同之故,可以综古经传假借转注之用,可以通五方言语清浊轻重之不齐。”《诗经韵分十七部表》依十七部汇辑《诗经》韵字。并提出“古本音”、“古合韵”概念,谓“凡与今韵异部者古本音也;其于古本音有龃龉不合者,古合韵也。本音之谨严,如唐宋人守官韵;合韵之通变,如唐宋诗用通韵。不以本音蔑合韵,不以合韵惑本音,三代之韵昭昭矣。”《群经韵分十七部表》依十七部汇辑群经韵字,体例与《诗经韵分十七部表》相同。段氏继承和发展了江永的研究成果,分古韵为六类十七部。他的特点是支脂之分为三部;真文分部;侯部独立。段氏把入声归入阴声,只是以质(栉屑)配真(臻先),与体例略有不合。他赞同江氏“异平同入”主张,认为平声多而入声少,所以每个入声可有几个平声相配。关于声调,段氏认为“周秦汉初之文,有平上入而无去。洎乎魏晋,上入声多转而为去声,平声多转为仄声,于是乎四声大备,而与古不侔”。又认为“古平上为一类,去入为一类。上与平一也,去与入一也;上声备于《三百篇》,去声备于魏晋”。段氏发现依据谐声偏旁把古字归类,其结果与古韵类别大致相同,提出“同谐声者必同部”之说,使不见于韵脚的字得以网罗无遗,这是古音研究的重要进展。段氏使各韵部的次序完全脱离《切韵》始“东”终“乏”传统,另依古韵之间的关系加以重新排列,后来王念孙、江有诰等都接受了段氏意见,所排列的韵序较段氏更精密更合理。段氏此书当时人的评价即很高,钱大昕云:“段君复因顾江两家之说,证其违而补其未逮,定古音为十七部,若网在纲,有条不紊,穷文字之源流,辨声音之正变,洵有功于古学者已。”(钱序)段氏的老师戴震对他的学说也很推重,在给他的信中说:“大著辨别五支六脂七之,如清真蒸三韵之不相通,能发自唐以来讲韵者所未发,今春将古韵考订一番,断从此说为确论。”是书版本见“说文解字注”。

猜你喜欢

  • 字考启蒙

    十六卷。明周字(生卒年不详)撰。周宇字必大,西安左卫(今属陕西)人。嘉靖己酉(1549年)举人,官户部主事。这是一本正字的书,分为四考:正形、殊音、辨似、通用。前三门以《洪武正韵》分部编次,惟“通用”

  • 羽庭集

    六卷。元刘仁本(?-1367)撰。仁本字德元。黄岩(今属浙江)人,一作天台人。以进士乙科历官温州路总管、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入方国珍幕中,参预谋议,然心向元。集中诸作大多感慨时事,眷怀王室,其从国珍,

  • 销夏部

    见《销夏》。

  • 古洪范

    一卷。宋贺成大撰。成大生卒年不详,字季常。《古洪范》书前有自序。成大认为,《洪范》一篇自“三、八政”以下之经文紊乱无次第,因援朱熹《大学》分经、传之例,将“九畴”的每一畴各分为经、传两部分。其中以禹所

  • 浮石禅师语录

    十卷。清代释通贤(生卒不详)撰。通贤,俗姓赵,字浮石,当湖(今地不详)人。生有奇特禀性,厌烦薰腥。稍长萌发出家之念,十九岁在越南削发出家,归回故里后,因其父母以独生子苦留,稍又蓄发。后转投佛门,于武原

  • 伊阙石刻图表

    二卷。清代关百益(生卒年不详)撰。《伊阙石刻图表》一书,是我国记载龙门石窟艺术之先声。该书分为上、下两卷。卷首附有伊阙著名石窟表,著名诸窟所占空间区域。然后,列举名称、位置并加以说明。图的部分,又分为

  • 平定州志

    十卷,图一卷。清金明源修,窦忻、张佩芳纂。金明源,浙江绍兴县人,出身监生,乾隆五十一年(1786)由宿州升任平定直隶州知州。其志创自明州人延论,自升为直隶州后,共有两修,一在乾隆十四年;一在乾隆三十四

  • 王太傅集

    二卷。明王越(1423-1498)撰。王越,字世昌,浚县(今河南浚县)人。明景泰二年(1451)进士,天顺中以御史超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进兵部尚书。成化十年(1480)封威宁伯。弘治七年(1494

  • 形学备旨

    十卷。美国罗密士(详见《八线备旨》)撰,美国狄考文(1836-1908)、中国邹立文(生卒年不详)、刘永锡(生卒年不详)同译。狄考文,美国传教士,1836年来华,1864年在登州(今山东蓬莱县)设立会

  • 汉魏音

    四卷。清洪亮吉撰。洪氏生平见“比雅”。洪氏与孔氏同时。《汉魏音》刺取汉魏诸儒传注中音读之字,凡数千百条,以《说文》旧部类聚区分之;并以《说文》所无者附见于后。《说文》所有,后讹为他字者,注云某字本某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