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贯珠集

伤寒贯珠集

八卷。清尤怡(?-1749)撰。尤怡约生活于康、乾年间,与徐大椿、叶天士同时。尤怡字在泾,又字在京,号拙吾,晚号饲鹤山人。长州(今江苏吴县)人。尤氏幼年家甚贫,却聪明好学,工诗词,曾在寺院卖字画为生。结交了沈德潜等许多著名文人学士。后从游于苏州名医马元仪学医,并从此以医为业,博览群书,晚年医术益精,治病多验,与叶天士、徐大椿、王晋山先后齐名,且和徐大椿往来密切。性格沉静恬淡,不追求名利,兴趣爱好广泛,行医之暇则以读书、灌花、饲鹤、观鱼消遣。沈德潜《清诗别裁集》收集其诗词九首,并谓其“得唐贤三味。”著有《金匮要略心典》、《医学读书记》、《静香楼医案》、《金匮翼》等书。此书成于雍正七年(1729)。约十万余字。卷一、卷二为太阳证,分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卷三、卷四为阳明证,分证治法、明辨法、杂病法;卷五为少阳证,分正治法、权变法、刺法;卷六为太阴诸法、脏证、经病证、经腑俱病证等;卷七为少阴诸法,脉证、清法、下法、温法等;卷八为厥阴病脉证,厥逆进退之机,生死微甚之辨等。按经分篇,每经之首均列“条例大意”,进而按治法类分诸证,然后以阐明本经证大要,尤详其治则大法。尤氏虽尊经法古,承仲景之说,但能溯本求源,食古能化,并有己见。其论伤寒,反对风伤卫,寒伤营之说。认为“营之浅者,仅伤于卫;风之甚者,并及于营;卫之实者,风亦难泄,营之虚者,寒亦不固。但当分病证之有汗无汗,以严麻黄桂枝之辨;不必执营卫孰实孰虚,以证伤寒中风之殊。”根据自己多年研究《伤寒论》的经验,创立寒邪六经俱受的理论。风寒之邪由太阳经自表及里,由阳经至阴经而传,是其正常传变规律。尤氏受王海藏、柯琴等人的影响,提出可以不通过太阳经而直中阳明、少阳或三阴而出现表证。“六经皆能自受风寒,何必尽从太阳传入”。并根据《伤寒论》六经都有中风的脉法和治法,引证原文加以阐述,并以“人身十二经络,本相联贯,而各有畔界。是以邪气之中,必各有所见之证与可据之脉”为立论依据。同时,还指出六经自感风寒表证不一定完全相同,而各经以太阳经证较为典型和完备,治疗方法也互有差异。尤氏对仲景著作钻研颇深,一有心得,“辄笔诸简端”,善于思索,“务求当于古人之心而后已”,为伤寒学派中辨证论治的代表人物。此书即能提纲挈领地阐发仲景奥旨,且立论中肯,释义简要,条理清晰。对临床颇有指导意义,对《伤寒论》的研究亦有一定价值。有嘉庆十八年(1813)苏州会文堂刊本,1956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禹贡因

    一卷。清沈练撰。沈练字清渠,江苏溧阳人,清代后期学者,道光辛巳(1821年)举人,官安徽绩溪训导。本书杂采众家之说,为之删繁就简,成《禹贡因》一卷。因沈氏纯因循旧说,自己不执一论,故书名“因”。本书体

  • 韩柳年谱

    八卷。其中《韩文类谱》七卷,为唐韩愈年谱,宋魏仲举撰。魏仲举,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庆元中书商,曾刊《韩集五百家注》,遂辑吕大防《韩吏部文公集年谱》、程具《韩文公历官记》、洪兴祖《韩子年谱》,编成此书

  • 求志斋言草

    三十卷。明陈瀚(约1549前后在世)撰。陈瀚,号龙岳,秀水(今属浙江)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十三年(1534)举人,官至廉州府知府。著有《求志斋言草》。是集凡三十卷。兼载诗文。其词颇质实而微嫌钝置。据

  • 平远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刘骏名原修,张天培增修。刘骏名,满洲正黄旗人,荫生,康熙三年(1664)任知县。旧志创修于明万历县令刘永祚,至崇祯间,续修三次,其书久佚。康熙九年(1670),刘骏名以板毁无存,其间天时

  • 新订中州全韵

    见“增订中州全韵”。

  • 太和堂集

    六卷。明屠勋(1446-1516)撰。屠勋,字元勋,号东湖,平湖(今浙江平湖县)人。明成化五年(1469)进士,历刑部郎中。弘治初为大理寺少卿,累迁副都御史。正德初进刑部尚书。著有《太私堂集》。是集凡

  • 吴县志

    八十卷。曹允源、李根源纂。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别号高黎贡山人,云南腾冲人。嗜学善书。留学日本,追随孙中山革命,是云南“重九”起义的主要领导者。曾任省长、云贵监察使、内阁总理等职。著作

  • 盾鼻余沈

    一卷。清左宗棠(1812-1885)撰。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清末湘军统帅,洋务派首领。初入湖南巡抚路秉章幕,咸丰十年(1860)由曾国藩推荐,率湘军五千人赴江西、皖南

  • 诗古韵表二十二部集说

    二卷。清夏炘撰。夏炘(1789-1871)字欣伯、号烝甫,安徽当涂人。道光五年(1825年)举人,官颍州府教授。治学兼综汉、宋,长于《诗》、《礼》。尚著《六书转注说》、《檀弓辨诬》、《学礼管释》、《读

  • 历代赋格

    十五卷。清陆葇(1630-1699)编。陆葇,原名世枋,字义山,一字次友,号雅坪,浙江平湖县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管内秘书院典籍。召试“博学鸿儒”一等,授翰林院编修,分纂《明史》。后奉命值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