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论集注 附本义

伤寒论集注 附本义

伤寒论集注》六卷,《本义》一卷。清张志聪(详见《素问集注灵枢集注》撰。张氏自称于仲景书致力最久,历经十二寒暑,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撰成此书。后又历经数年,虑有未尽之意,复聚同学及门人参正讲求,加以订正,主要由门人高世栻重予编撰补订成书,故卷首署高世栻纂集。此书卷一、卷二为太阳脉证篇;卷三为辨阳明、少阳病脉证篇;卷四为辨太阴、少阴、厥阴病脉证篇;卷五为辨霍乱病脉证、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辨痉湿暍病脉证、辨可不可下、汗、吐病脉证;卷六为辨脉法、平脉法。张氏对《伤寒论》颇有研究,认为《伤寒论》虽是论述外感之书,但若能懂得它的理法,掌握主要的辨证关系,则一切疾病的症结,都不难迎刃而解。主张研究《伤寒论》应从五运六气入手,方能得其大义等等。此书即汇集了张氏的研究心得,同时又撷取前贤注疏,将《伤寒论》中内容相似条文汇为一节,概括注论,纲目清晰,便于后人掌握。对前人注疏未当者亦加以批评。如谓成无己旧注中以风伤卫、伤寒营脉缓为中风、脉紧为伤寒、无汗宜麻黄汤、中风、恶风有汗宜桂枝汤为说皆未当。此书对后世医家影响较为深远。此书后附《本义》一卷。有平远楼刻本,同治九年(1870)内邑公局刊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校经山房印本。

猜你喜欢

  • 甫里集

    二十卷。唐陆龟蒙(?-881)撰。陆龟蒙生平见《笠译丛书》(辞目)。他一生著作颇富,其载于《笠译丛书》者卷帙无多。即《松陵集》亦仅倡和之作,不为赅备。宋宝祐间,叶茵始搜采诸书,得遗篇一百七十一首,合二

  • 峚阳草堂说书

    七卷。明郑鄤撰。鄤生卒年月不详,号峚阳,武进(今江苏武进)人。天启二年进士,授庶吉士,崇祯中被温体仁诬告杖母不孝,被磔于市。此书包括《中庸说》、《大学意》、《论语咏》、《孟子略述》。皆崇祯十二年在诏狱

  • 阅藏知津

    四十八卷。明代释智旭编撰。智旭生平事迹详见《灵峰澫益大师宗论》辞条。《阅藏知津》一书,为目录体佛学之书。自明崇祯八年至清顺治十一年(1635-1654)历时二十年成书。编撰此书的目的在于使阅读藏经的人

  • 纂喜庐丛书

    四种,二十三卷。清傅云龙编。傅云龙字懋元,德清(今浙江省德清县)人。生卒年不详官至直隶候补道,光绪时曾游历日本,在日本时,傅云龙搜集中土已佚的宋元旧刊,仿黎庶昌《古逸丛书》刻成此书,收书四种:何晏集解

  • 篁墩先生文粹

    二十五卷。明程敏政(1445-1499)撰。程敏政,字克勤,安徽休宁人。十岁以神童荐,英宗召试,即日赋圣节及瑞雪诗,并经义各一篇,援笔立就,文采粲然,诏读书于翰林院。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编修,

  • 上清词帖

    一卷。宋薛绍彭刻苏东坡书。薛绍彭,生卒年不详,字道祖,累官秘阁修撰等。薛绍彭留意笔札,曾与米芾齐名。嘉祐八年(1064)冬,苏轼任凤翔(今属陕西)幕,曾因事留上清太平宫,数次拜见宫中真君道长,并敬撰此

  • 青箱堂文集

    十二卷。《诗集》三十三卷。清王崇简(1602-1678)撰。王崇简,字敬哉。直隶宛平(今属北京)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明灭亡后,携家人南游江浙。顺治三年(1646)出仕,官至礼部尚书,后因

  • 内简尺牍编注

    十卷。宋孙觌(1081-1169)编。其生平履历见《鸿庆居士集四十二卷》条。其门人李祖尧为之注。其注中多取孙觌自著诗文以资考证。因李祖尧亲从孙觌游、较之任渊注陈师道、黄庭坚诗闻见更为有据。注释准确,典

  • 撼山草堂遗稿

    三卷。清陈起书(1798-1855)撰。陈起书,字通甫,号松心,湖南郴州人。岁贡生出身,候选训导。咸丰五年,陈起书因在家乡抵抗太平军被囚,绝食而死。陈起书在少年时即从其兄陈起诗学诗,以汉魏古诗为榜样,

  • 诸家异象别录

    一卷。清方申撰。方申字端斋。仪征人,本姓申。道光中以经解补县学生,尤精虞氏易。所著除本书外,还有《虞氏易象汇编》、《周易卦象集证》、《周易互体详述》、《周易卦变举要》,总称“易学五书”。此书采诸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