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

① 五卷。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具体成书过程,是由智奉陈后主陈叔宝至德元年(583)诏令,于太极殿“开仁王般若经题”,讲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至德元年(583)冬,陈后主再次下诏曰:“国家独讲仁王,一年两集”。仰相于太极殿再演此经。这样,由智大师讲说,弟子灌顶随听随记,整理成此经疏。该经疏初以五重玄义明旨,谓人法为名,宝相为体,自行因果为宗,权实二智为用,大乘熟酥为教由。初品为库分,中六品为正宗,末品为流通。正宗之中,观空品明护佛果,菩萨教化品明护佛因,二谛品明护因果所依,此三为内护。护国品为外护。散革品明报恩供养,受持品明弘经相貌。护佛果即自利行,护因即利他行。二护所依即不二门也。外护中以普明请护,法师说偈,明无常苦,空无我之理,为护国之要用。此经疏素以“智者精严”而受到重视。此疏唐代传入日本,而中土却不可复得。宋初凡有两本,众斥其伪。至元丰中(1078-1085),海贾由日本带来中土,四明老僧恂而复得,始传播于世。现常见版本是寿桥刻经处刻本。②八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吉藏因陈后主陈叔宝至德元年(583)之请,在建业(今南京)屡讲《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此疏出于隋代,因为吉藏是在隋开皇十一年(591),为晋王杨广授菩萨戒时而得“智者”尊号的。此疏当是在开皇十五年前所作。吉藏所疏其释序品,科判解文,十有八九皆依天台疏中因缘义释。口空品释义多是吉藏释义,由此至释菩萨教化品,则全不用天台义。自开皇十六年(596)吉藏投足天台,自此后,所述多用天台义。今此疏显然与天台异其趣也。明显存在着天台疏之细微,藏公疏之恢广也。此疏对解经和注经的比较研究较有参考价值。现最常见流通本是北京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戴公行述

    一册。英国戴德生著。旧题鲍康宁撰,与本书内容不符,实则康宁为本书译者。德生为一在华传教士,咸丰三年(1853)来华,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长沙去世,此书即德生用自传体裁,述来华传教情况,在华首创内

  • 论语说

    ① 二卷。清桑调元撰。桑调元字弢甫,钱塘(今属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至工部主事。此书分上下二卷,每卷又分五个子卷,计500条。该书主旨在于阐发《四书章句集注》未尽之义

  • 清忠堂奏疏

    无卷数。清朱宏祚撰。朱宏祚字徽荫,一字厚庵,高唐(今属山东高唐县)人。顺治举人,曾任盱眙令,以政绩卓著提升为刑部郎,发奸擿伏,冤狱多所开释。后来累迁至佥都御史,巡抚两粤,提出了许多切中时弊的改革建议,

  • 清江碧嶂集

    一卷。元杜本(1276一1350)撰。本字伯景。号清碧。清江(今属江西)人。本读书能文,并经世致用,吴越岁饥,本上《救荒策》。江浙行省丞相忽剌术用其言,米价顿平。荐于武宗,召至京。不久,归居武夷山。文

  • 奉阳草堂诗集

    二十卷。明郑撰。其生卒年未详。十六岁即以能诗名。其《赠满震寰太仆三黜》诗,当时为文养孟所称诵。后因《黄芝歌》忤魏忠贤得祸,搜捕逃匿,家人以其原稿尽付水火,故其少作尽逸不存。后系锦衣狱中,曾手自删定旧刻

  • 唐石经

    一百五十八卷,附《周易略例》、《五经文字》、《九经字样》(石刻本)。唐郑覃等校刊。据《旧唐书·文宗纪》,开成二年冬十月癸卯,“宰臣判国子祭酒郑覃进《石壁九经》一百六十卷。时上好文,郑覃以经义启导,稍折

  • 三山论学记

    一卷。意大利艾儒略(详见《性学粗述》)撰。《三山论学记》记录了艾儒略与叶向高辨论神学的经过。叶向高,字进卿,号台山,福清人。明万历癸未进士,后官至东阁大学士,谥文忠,他的事迹载于明史本传中。又据曾德照

  • 春秋集传辨疑

    十卷。唐陆淳(详见《春秋集传纂例》)撰。此书是陆淳转述啖助、赵匡两家攻驳三传之论的书。《纂例》一书,啖助排比科条,阐明笔削之旨,其攻击三传之论,只总举其大意。而此书则列举未入《纂例》之三传文,条列其失

  • 结水浒传

    见《荡寇志》。

  • 文苑楂桔

    二卷。作者不详,书成于明代。传奇小说集,收唐人传奇及明人小说计十九篇,其中唐人传奇占十之七八,概抄录《太平广记》,文字上没有加工整理。所记明人小说《负情侬传》与明宋幼清《九籥集》卷五《负情侬传》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