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伦诗
五卷。明沈易编。沈易字翼之,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履迹不详。此书前有洪武十二年(1379)钱惟善序,称易游学北方,南还乡里,为童子师,得束修以奉二亲,其教以躬行为主。尝编《五伦诗集》,则此集本为课蒙而作,故所录皆浅近通俗之作。据其原目,共内集五卷、外集七卷。内集五伦分五卷,外集则睦族并言,即一诗并及五伦者。务本尚志、比喻警省,诗余分七卷。此本仅有内集,盖不完之本。卷末有跋,称钞自朱彝尊家,原缺后七卷,则其佚久。《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五卷。明沈易编。沈易字翼之,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履迹不详。此书前有洪武十二年(1379)钱惟善序,称易游学北方,南还乡里,为童子师,得束修以奉二亲,其教以躬行为主。尝编《五伦诗集》,则此集本为课蒙而作,故所录皆浅近通俗之作。据其原目,共内集五卷、外集七卷。内集五伦分五卷,外集则睦族并言,即一诗并及五伦者。务本尚志、比喻警省,诗余分七卷。此本仅有内集,盖不完之本。卷末有跋,称钞自朱彝尊家,原缺后七卷,则其佚久。《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一卷。英国李提摩太(详见《西铎》)撰。这是李提摩太写于1889年的关于比较教育方面的著作。在自序中他称于光绪十二年(1887)调查英国教育状况,又去德、法二国考察教育,还购置了欧洲各国与美国的新书,籍
十八卷。清夏炘(?-1870)撰。夏炘,字心伯,安徽当涂县(今安徽当涂)人。为婺源教谕十八年,刊发《小学近思录》,示学者入德之门;咸丰初年倡办团练;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延入幕,后擢升颖州府教授;其为学
六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略》)撰。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高士奇以《春秋》侍讲禁中,奉敕纂《春秋》讲义。他用左氏(丘明)、穀梁(赤)、公羊(高)、胡氏(安国)四传附于经文之后,又搜罗注说
六种,十卷附一卷。清周春(详见《中文孝经》)撰。周春号松霭,乾隆进士,官岑溪知县。该书所收六种有《中文孝经》一卷附外传一卷、《尔雅补注》四卷、《代北姓谱》二卷、《辽金元姓谱》一卷、《辽诗话》一卷、《选
二卷。清林福祥(1814-1864)撰。林福祥,字亮予,号季薇(或作季眉),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出身世家大族。鸦片战争爆发后,谒见广州知府,陈述战守方略,未被采纳。后招募水勇,组成“平海营”,镇
①一卷。清朱彝尊(详见《经义考》)撰。朱氏以受业于孔子者为弟子,受业于弟子者为门人。书中共收孔子门人三十一人,后又附《孟子弟子考》十七人。于诸人事实从略,而详于历代封爵。此书有康熙年间刊《曝书亭全集》
三十二卷。明丰坊(见《古易世学》)撰。该书自称因其祖先、宋御史中丞丰稷之《案断》而为之释义,故名世学。但丰稷并无《案断》之书,历家书目亦不见著录,显是伪托。坊平生喜作伪书,常于诸经窜乱篇章,别为训诂,
十卷。陈骙(1128-1203)撰。陈骙,宋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字叔进。绍兴二十四年(1132)进士第一。累迁至秘书监。孝宗淳熙五年(1178)试中书舍人兼侍讲、同修国史。光宗时试吏部侍郎。宁宗时
十六卷。明汪某撰。汪某佚名,新安人。书前有汪庚序,以为此书为道昆作。以道昆万历十四年(1586)所刻《弘明集》、《广弘明集》字体证之,该书亦为万历年间所刻。书中纪年止于万历元年(1573),成书必在万
见《北堂书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