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于肃愍公集

于肃愍公集

八卷。明于谦(1398-1457)撰。于谦为明代诗文作家。字廷益,号节庵。钱塘(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宣德初授御史,以才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前后在任达十九年之久,饶有政绩。卒谥肃愍,万历中改忠肃。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具有较为通达的诗学观,主张作诗要创造,反对拘泥声律,一味模仿古人的作法。同时也注重在诗歌创作中表现人情,事理,情趣这几个方面。他的诗歌,就内容而言,能真切地抒发自己的情怀,也能面对现实生活,关心人民的疾苦,鞭挞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盘剥。就艺术而言,其诗写得朴素自然,且有韵味。如《村舍桃花》:“野水萦行石径斜,筚门蓬户两三家。短墙不解遮春意,露出绯桃半树花。”意态自然,俊爽可诵。于谦一生著述甚多,但经祸变之后,多已散佚。传世各本,多为后人辑录,故卷数多寡不一。《四库全书》著录本,是从明天启年间杭州知府孙昌裔辑刻本录出,此即《明史·艺文志》载李宾所编之本。计奏议十卷,分为北伐南征离行三类。后又得于谦诗一卷,杂文一卷,加之孙昌裔辑刻本之奏议十卷,共十二卷。今存《于肃愍公集》八卷,乃嘉靖年间河南大梁书院刻本,其中诗六卷,文二卷。此本有诗文而无奏议。前有监察御史简霄所作序文。版心下方有大梁书院四个字。以此本与四库本对照,二本中诗文次序互异,且此本所载篇计明显多于四库本。如卷一之首的《上元观灯赋》四库本中未载。又如,此本所载祭文有十一首,而四库本中仅有《祭亡妻淑人董氏》一首。其余的《五七祭文》《寒食祭文》《七夕祭文》《祭河神文》《祭虾蟆石文》《祈两丹城文》《祭赵尚书文》《祭土地庙列位神祇文》等十篇,四库本中均未载。这是此本优于他本之处。但因其所作诗文散佚太多,故不能无一遗漏。如《山西通志》中所收《复大同守御疏》《烈石祠祷雨感应碑记》等,此文及四库本均未收。这说明,此本虽较四库本多,然其中仍将其文全数搜集。有嘉靖刻本。

猜你喜欢

  • 周义本义晰

    无卷数。清胡良显撰。胡良显字忠遂,别号得岑,汉阳人。康熙辛卯年举人。官任武城县知县。此编都推衍朱子《本义》的宗旨,而经传次序仍然采用王弼本。至于经文字句,如坤卦“初六小象履霜坚冰”一句增加了“初六”二

  • 王介庵奏稿

    六卷。王恕撰。王恕(1416-1568),明山西三原人。字宗贯,号介庵,晚号石渠。正统(1436-1449)进士,由庶吉士授大理寺评事。历官扬州知府、南京刑部右侍郎、云南巡抚、宁夏巡抚、南京兵部尚书。

  • 京口山水志

    十八卷。清杨棨撰。杨棨,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明张莱曾撰京口三山志。后徐邦佐、陈朝用、朱文山又同撰京口三山续志。杨棨以两志皆仅述北固金焦三山事,未能称意,故又撰此书。《京口山水志》光绪五年(1879)

  • 续文献通考

    二百五十四卷。明王圻(生卒年不详)撰。王圻字元翰,上海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历官陕西布政参议。以著书为事。著有《三才图会》、《稗史类编》、《东吴水利考》。本书为续马端临之《文献通考》,而稍加变更其门目

  • 禹贡选注

    一卷。清吴昔巢撰。吴昔巢为晚清人,浙江海盐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为其门人朱元庆刊刻,同时增入朱元庆的序,且序中只谈刊行此书缘起,并不涉及其他。书中根据经文来发挥其义,并不看重地理考证。吴昔巢在书

  • 寓意编

    一卷。明都穆(生平详见《午功臣爵录》)撰。此书是都穆记其平生所见的书画名迹,体例是先记书画名称与数量,然后是后人题跋、章印及藏于何处等。此书载陈继儒《秘笈》中为一卷。另有世传刻本都穆《铁网珊瑚》二十卷

  • 易就

    六卷。明徐世淳(1584-1641)撰。世淳字中明,浙江嘉兴人。万历四十六年(1618)举人,官至随州知州,张献忠攻随州时战死,赠太仆寺卿,事迹见《明史·忠义传》。该书似儒家之语录,又似禅家之机锋,不

  • 四书因问

    六卷。明吕楠(1479-1542)撰。吕楠字仲木,号泾野,人称泾野先生,明代理学家,陕西高陵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第一。曾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等职。其学以穷理实践为主,集关学之大成。著有《四书因问》

  • 别本韩文考异

    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宋王伯大编。王伯大字幼学,号留耕,福州(今属福建)人,生卒年均不详。嘉定七年(1214)进士,理宗朝官至端明殿学士,拜参知政事。王伯大认为朱子的《韩文考异》于本集之

  • 化机会参

    见《化机汇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