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二程粹言

二程粹言

二卷。宋杨时(1053-1135)撰。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今福建)人,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师事程颢、程颐。与吕大临、谢佐良、游酢并称“程门四大弟子”。致仕后,专门著书讲学,在传播理学方面影响很大,东南学者奉为“程氏正宗”。晚年隐居龟山,著《龟山集》,故时人称龟山先生,为著名学者。谥文靖。杨时入南宋日浅,然南宋百四十载士风朝伦悉操于道学,而道学之风,则开之于杨时,足见其影响之大。是书,乃其自洛归闽时,以二程子门人所记师说,采撮编次,分为十篇。朱子尝称,明道之言阐明极致,善开发人。伊川之言即事明理,尤耐咀嚼。然当时记录颇多,加之卷帙浩繁。读者不易摘其要。朱子曾欲删订为节本而未就;世传张栻所编《伊川粹言》二卷,又出依托。唯杨时师事二程,亲承指授,所记录终较为真。程氏一家之学,观此书,可谓窥其全貌。是书宗旨仍在明理。在宇宙观上,提出以理作世界万物的本体,它既是自然界最高原则,也是社会最高原则,认为“理”既能生万物,又能统辖万物。理在气先,“理”是第一性的,气可以消灭。鼓吹“天地万物一体之仁”,通过“物我合一”去论证“天人合一”。在认识上,提倡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即穷究物理,但不是明物之理;而是明心之理,即认识天理,以防止人们“因物而迁”。反对闻见之知,轻视感性认识,注重内心的封建道德修养,鼓吹神秘主义的诚敬。在人性论上,主张性善,性即是理。提出天理与人欲对立,生性与禀气对立。宣扬“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又宣扬礼即“天理”,“无人欲即皆天理”,这是同道、释合流的僧侣主义人性论。清康熙间石门吕氏宝诰堂刻本。清同治十年(1821)六安涂氏求我斋据洪汝奎校订石门吕氏本重刻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中华书局,缩印《四部备要》本。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周官礼干氏注

    一卷。晋干宝撰,清马国翰辑佚。干氏注本与郑(玄)注本偶有相异之处,如“挟日”作“币日”,“有握”作“有幄”,“胸鸣”作“骨鸣”等,盖干氏参用贾(逵)马(融)之本,非全依郑本。此外,干氏还将《周礼》六十

  • 释人疏证

    二卷。近人叶德辉撰。叶德辉(1864-1927)字焕彬,又字奂份,号直山,又号渔水,别号郎园,湖南湘潭县人。光绪十一年(1885年)举人,十八年(1892年)进士,授吏部主事,年三十乞假归。1927年

  • 西河

    花貌年年溺水滨,俗传河伯娶生人。自从明宰投巫后,直到如今鬼不神。

  • 浮溪文粹

    十五卷。宋汪藻撰。(生平事迹见《浮溪集》)(辞目)。此集乃明胡尧臣刊,至于何人所编则无可考。所载仅诗文八十五篇,未能尽窥全豹,但所载多为诗文中精华,颇足以资讽诵。昔欧阳修有《文忠全集》,而又有《欧阳文

  • 关陇丛书

    九种,十八卷。民国张鹏一辑。张鹏一字扶万,陕西富平人,撰有《隋经籍志补》、《漠律类纂》等,并编有数种丛书。该丛书中收有张鹏一辑录之丛书三种:《扶风班氏佚书》、《北地傅氏遗书》、《挚太常遗书》,前两种为

  • 甘薯录

    一卷。清陆耀(?-1794)撰。陆耀,字朗夫,一字青来,吴江(今江苏吴江县)人。乾隆十七年(1752)中举人,做过多年地方官,官至湖南巡抚。作者编撰《甘薯录》旨在倡导、推广甘薯的种植,较为详细地论述了

  • 元史类编

    四十二卷。清邵远平撰。远平,康熙时曾为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其祖邵经邦以郑樵《通志》体例,撰《宏简录》,记唐宋辽金史事。远平继承祖业,撰成《元史类编》,又名《续宏简录》,记元代史事。书成后,于

  • 蓬州志

    十五卷,清方旭修,张礼杰等纂。方旭,桐城人,曾任蓬州知州。蓬州有志始于明,为吴德器纂辑,共十卷。其书早佚。后洪运开作志略,唯于石堰养济诸所兴作之政记之独详,他则略之。后姚莹谪居于此,亦有心修志,于蓬州

  • 北山小集

    四十卷。宋程俱(1078-1144)撰。程俱,字致道,衢州开化(今浙江衢州)人。以祖荫,补苏州吴江县主簿。后举进士,累迁将作监丞。又以撰述荐,迁著作佐郎。宣和二年(1120)进颂,赐上舍出身,除礼部郎

  • 净名玄论

    八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净名玄论》一书,亦有称《维摩略疏》或《校维摩义疏》。作于隋炀帝为晋王时,居慧日道场时所作。其初三卷释名题,中三卷释宗旨,最后二卷释会处。在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