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事文类聚

事文类聚

亦称《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六十卷,后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集,别集三十二卷,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遗集十五卷。其前集、后集、续集、别集,为宋祝穆(生卒年不详)撰。祝穆字和甫。初名丙。建阳(今属福建)人。幼孤,与其弟曾受业于朱熹。性行温淳,用心于学问。著有《方舆胜览》。新集、外集,为元富大用撰。富大用字时可,四川南江人。遗集,为元祝渊撰。祝渊字宗礼。祝穆之裔孙。与作《古赋辨体》之祝渊同姓名。其书中所载制度沿革,二书皆至元初而止,时代亦相符合。但是作《古赋辨体》之祝渊,字君泽。虽同姓名,而实非一人。祝穆在南宋淳祐间,已近垂暮之年,将一生读书笔记,仿《艺文类聚》,《初学记》的体例,加以整理、编辑成此书。分前、后、续、别四集,共一百七十卷。其中前集分天道、天地、地理、帝系、人道、仕进、仙佛、民业、技艺、乐生、婴疾、神鬼、丧事等十三部;后集分人伦、娼妓、奴仆、肖貌、谷菜、林木、竹笋、果实、花卉、鳞虫、介虫、毛麟、羽虫、虫豸等十四部;续集分居处、香茶、燕饮、食物、灯火、朝服、冠屦、衣衾、乐器、歌舞、玺印、珍宝、器用等十三部;别集分儒学、文章、书法、文房四友、礼乐、性行、仕进、人事等八部。四集凡七十部,八百八十五目。之后,元人富大用依照前四集的体例,又续补成新集和外集。共五十一卷。其中新集分三师、三公、省官、省属、六曹、枢密院、御史台、诸院、国史院、诸寺、诸监、殿司、诸库局等十三部;外集分东宫官、睦亲府、王府官、节使、统军司、诸司使、诸提举、路官、县官等九部。两集凡二十二部,二百二十四日。后来祝渊仍觉富大用之续补还有不足,又编成遗集十五卷。立部十九,子目一百一十八。后来,将上述七集,合三家而为一书,不知始于何人,疑为建阳书贾所为。此书前集之首有淳祐丙午祝穆的自序。每集各分总部,下附以子目。每类首录群书要语,或叙内容梗概,或述历代沿革,以为总论;次辑古今事物,终录诸家文集。然引文精审未备,亦有疏漏讹误之处。如其中双南金字初见张载《拟四愁诗》,再见杜甫诗。而注其下曰《淮南子》。《淮南子》里实无其文。又如罗邺《咏草诗》,“间门要路一时生”句,讹为“侯门要路一时生”。然而,此书所载,必举全文,皆注书名等出处。不仅查证方便,而且还完整地保存了前贤遗佚之篇。如束晰《饼赋》,张溥《百三家集》仅采数语,而《事文类聚》却保存了全文,这也是此书的一大优点。富大用、祝渊之续补,虽补其门类之不足,但采引杂乱,不及原本。此外,祝穆书成于宋淳祐年间,而书中却有称宋理宗庙号者,可能被富大用等为之追改。开了明人窜乱古书的一代恶习。有元泰定三年(1326)庐陵武溪书院刻本、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金溪唐富春重刊本、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积秀堂重刊七集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经典释文补续略例

    一卷。汪远孙(1789-1835)撰。汪远孙字久也,号小米、借闲漫士。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经学家。据《清史列传》记载:“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官内阁中书。”家中有著名的藏书楼“振

  • 周晋琦遗著三种

    三卷。清周曾锦(生卒年不详。)撰。周曾锦字晋琦,号卧庐,江苏南通人。举人。二十籍于庠。旋以优行贡成均,试京兆不第。旋里以诗奕自娱。所造益邃。性简默,多深思。卒时年仅三十八。遗著三种。首《藏天室诗》,次

  •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

    六卷 此书是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诏令诸皇子及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等人,取历代册立太子的事迹中能够有所鉴戒的部分,按朝代顺序纂辑而成,上自周代,下迄明代,共三十三事。此外还附立了五事

  • 春秋繁露笺注

    十七卷。清董天工撰。天工字典斋,福建崇安(今福建崇安)人,自称董仲舒之后。董仲舒《春秋繁露》一书,自宋嘉定年间以来,有真德秀等人进行评点,但没有人对文意进行笺注。天工之祖曾想作笺注,但未能成书;天工继

  •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未,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

  • 广川画跋

    六卷。宋董逌撰。董逌生平,详见《广川书跋》。是书与《广川书跋》作于同时。《广川画跋》前后六卷,收录古今画共计一百三十六幅,其中卷一收“封禅图”、“武皇望仙图”、“东丹王千角鹿”、“吴王地狱变相”、“列

  • 历代制度详说

    十二卷。宋吕祖谦(1137-1181)撰。吕祖谦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县)人。吕好问之孙。小时性情急躁。一日,读孔子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平时的愤怒,一下都消解了。与朱熹、张栻很友好。被称为“东

  • 深衣释例

    三卷。清任大椿(1738-1789)撰。任大椿,字幼植,又字子田,江苏兴化县(今江苏兴化)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恩科举人,三十四年(1769)进士,累官御史,尝充四库编修,尤长名物,著有《经典弁

  • 烬余稿

    六卷。明颜木撰。生卒年未详。颜木,字维乔,湖北应山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除许州知州,攻亳州(治在今湖北亳县)知州。《明史·文苑传》附在王廷陈传末。著有《随志》二卷,此书不题撰人姓名,序后亦但

  • 汲古堂帖

    六卷。明董其昌书,为董氏五种自刻帖之一。该帖中有董氏自跋,记述帖名由来及成帖经过。此帖成于崇祯四年(1632),其中所收尽为董氏晚年闲暇时所临仿的晋唐人书迹,书后又系以短评。记述书学妙悟,足以启发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