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曹旧事
一卷。清魏元旷撰。魏元旷,光绪进士,用主事,分刑部学习。因此将部中的各方面情况汇为是书。(元旷另有《南宫旧事》一卷,已著录)分浙江、江西、福建、山东、四川、山西、湖广、广东、广西、河南、陕西、云南、贵州、江苏、安徽、奉天、直隶等十七司加以介绍。是书内容疏略多有不当,比如清末康广仁六人之死、许景澄五人之死,都为魏元旷在刑部之时发生,而书中竟未提一字,典礼之文,却为铺陈,两曹例事,亦为详尽。有万载刊本。
一卷。清魏元旷撰。魏元旷,光绪进士,用主事,分刑部学习。因此将部中的各方面情况汇为是书。(元旷另有《南宫旧事》一卷,已著录)分浙江、江西、福建、山东、四川、山西、湖广、广东、广西、河南、陕西、云南、贵州、江苏、安徽、奉天、直隶等十七司加以介绍。是书内容疏略多有不当,比如清末康广仁六人之死、许景澄五人之死,都为魏元旷在刑部之时发生,而书中竟未提一字,典礼之文,却为铺陈,两曹例事,亦为详尽。有万载刊本。
二卷。不著撰人。此书蒙古名为《新译通用玉匣记》,原为汉语本宗教类书,本出自道续藏、符录神道之类。后有人把此书整理译为蒙文,即为此书。书中首先载列了“宝金匣”一项,即汉本中法师迭择记,其次载列了“一切佛
一卷。清戴小玉撰。戴小玉,生卒年不详,字倩梅,浙江杭州人,戴道峻之女,侍郎戴熙之妹,朱文枟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道光十一年(1831)戴熙写刻本。书前有戴熙所作序言,书后有其夫朱文枟所作跋语。此书共收
十二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广宏明集》辞条。《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作于武德九年(626),贞观四年(630)重修。古本作三卷,共三十篇。卷首有自序及十门括例,初卷有十二篇,中卷有四篇,下
四卷。《续集》五卷。正集明方豪编。方豪,字思道,号棠陵,生卒年不详。开化(今属浙江)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湖广按察司副使。续集高第编。高第,绵州(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正德九年(151
①一卷。清吴映奎辑。映奎字止狷,又字银帆,江苏昆山人,贡生。此谱谱主顾炎武(1613-1682),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初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炎武年轻时曾参加过
十四卷。宋蔡模(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撰。蔡模字仲觉,号觉轩,建安(今福建建瓯)人。赵顺孙《四书纂疏》载蔡模所著有《大学演说》、《论语集疏》、《孟子集疏》,前两书已亡佚。该书备列朱熹《孟子集注》原文而发
二卷。宋孙奭(962-1033)撰。清蒋仁荣考证。奭字宗古,博州博平(今山东茌平西)人。宋经学家,著有《经典徽言》、《五经节解》、《孟子正义疏》。仁荣字杉亭,浙江海宁人。是书就奭所为《音义》,为之校证
四十五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曾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外。释者,我国佛教用作释迦牟尼之简称,后又泛指佛教。本书裒辑历代名僧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王开运修,张修府纂。王开运,江苏武进人,曾任清泉县知县。张修府字东墅,嘉定人。清泉自乾隆二十一年(1756)始置县。县志创修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知县江恂。至咸丰十一年(18
一卷。清李元度撰。李元度,参见《登天岳山记》条。同治十一年(1872)四月八日,李元度与罗研生,郭意诚、张力臣重游岳麓作此记。此山为衡岳之麓,峙长沙湘江西岸,以书院而著名。岳麓书院为四大书院之一,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