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书
见《世说新语》。
见《世说新语》。
八卷。明司马晰编。司马晰,字宗晦,夏县(今属山西)人,生卒不详。万历三十一年(1603)举人,乃北宋著名大臣、史学家司马光十七世孙。该书主要为辨明里籍家世所作。据自序说,自司马光居于河洛,葬于鸣条山,
七十卷。南宋徐天麟撰。徐天麟字仲祥,南宋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伯父为南宋史学家徐梦莘。开禧元年(1205)进士,历任惠州、潭州通判及英德府知府,政治清明,晚年谢官回籍。幼时受父亲及伯父影响颇深,平生
二卷。明陶滋(?-1536)撰。陶滋字时雨,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授行人,嘉靖初官兵部郎中。陶氏认为薛尚功、郑樵、施宿等石鼓训释颇多讹误,遂亲至太学石鼓旁,抉剔刻文,一一校
见《外台秘要方》。
见《潜虚》。
二十八卷。宋吕祖谦编辑。包括《东莱吕氏西汉精华》十四卷、《东汉精华》十四卷,详于本纪而略于表志、摘要评论,归类备览。版本有明正德元年(1506年)刻本和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唐藩朱弥锟刻本等传世
(原名《国朝诗铎》),二十六卷。清张应昌(1790-1874)编选。张应昌,字仲甫,号寄庵。浙江归安(今湖州市)人,后改籍钱塘(今杭州市)。嘉庆举人,官内阁中书舍人。著有《彝寿轩诗钞》、《烟波渔唱》等
十五卷。明张次仲(生卒年不详)撰。次仲字元岵,海宁(今浙江海宁)人。天启元年(1621)进士,入清后不仕。除此书外,还著有《困学纪》、《待轩诗记》、《待轩集》等书。此书前有作者自序,自谓赋性颛愚,不敢
七卷。清夏振翼撰。夏振翼字遁门,安徽芜湖人。生卒年及仕履皆不详。自宋代元丰间将《孙子》等七书定为武科试士的教科书后,此七书被称为《武经》,注解者也代不乏人,较著者有宋施子美《施氏七书讲义》、明刘寅七书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小引,乃是其子所作。说其父对《易》多有论说,没有完书,其子才类次成编,而间附己说于后。其自称叫“觐”的,就是其子之名,而姓则不可考。书中每一卦为一篇,在每爻下都列中正应三义,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