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七曜历日

七曜历日

一卷。无名氏撰。此卷首尾完整。按七曜之名:蜜、莫空、云汉、嘀日、温没斯、那溢、鸡缓日。又分十二时,每日每时之下,缀以人生行事之吉凶祸福。俾人知所避忌。盖周而复始焉。此在我国历法中不但为创见,亦现存古历日之最古者。有唐初叶,历家争言历书差误,改历之说大盛。麟德元年李淳风作《甲子元历》、开元六年瞿昙悉达译印度《九执历》、开元十五年僧一行作《大衍历》。而《册府元龟》卷九百七十一载开元七年,吐火罗国支汗那王帝赊上表献“解天文人大慕阇”一事。于改历事件不无关系(“慕阇”为摩尼教僧正,此书七曜译名用摩尼语)。则是书之作应在摩尼传入中国以后。虽不敢言必定与大慕闍有关,然应在德、宪二宗摩尼教盛行之世可断言。又摩尼语七曜日,译名于唐人著述,多可徵。僧一行撰《梵天大罗九曜》及《七曜星辰别行法》,金俱吒译《七曜禳灾诀》、释不空译《凶吉时日善恶宿曜经》四书所举七曜之名。弟子相景风《宿曜经注》称七曜所用各名用于事有宜者,有不宜者。尼乾子末摩尼以蜜日持斋,亦事此日为大日。则此书与摩尼教有关。又一证。总阅全书所载忌讳多与后世相同。然与战阵之间,应乘之马,应著之衣,尚赤尚白郅为详尽。一睹而知为作于兵争之世。尤可异者,奴婢与六畜并称,宜买宜卖。七日之间及之者二十有二次。益足徵当时社会之不安。与土族之豪霸,则是书虽属历日又不啻一幅唐代社会行乐图。至七曜译名,各书所载不尽相同:蜜或作密;莫空或仅作莫;嘀日或仅作嘀,或仅作咥;温没斯或作体莫司、或作体勿斯;那溢或作那颉,或作那歇,或作般颉;鸡缓或作祯浣。是书传世者有《敦煌卷子》本。

猜你喜欢

  • 春秋集解

    ① 十二卷。宋苏辙(详见《诗集传》)撰。据其《自序》,此书初稿成于神宗熙宁间谪居高安之时,其后又再三修改而定稿。其时王安石当政,苏氏兄弟因与安石政见不合而被排挤出京。而当时王安石又诋《春秋》为“断烂朝

  • 东坡事类

    二十二卷。清梁廷楠(1796-1861)撰。廷楠字章冉,广东顺德人。副贡生,咸丰时赐内阁中书,加侍读衔。梁氏为清文学家,通史学,善诗文,且注意研究西方各国政治情况,著有《夷氛闻记》、《藤花亭诗文集》等

  • 伤寒论方

    一卷。金成无己(见《注解伤寒论》)撰。该书对《伤寒论》中二十个常用方剂进行了阐述。先列方名,阐释方义原理、适应病症,再列出方剂配伍及加减原则,最后说明注意事项。该书是探讨伤寒方论的专著,与《注解伤寒论

  • 古书句读释例

    杨树达撰。杨树达生平见“古书疑义举例五种”。本书搜辑误读之例,辨析句读,其《叙论》云:“句读不易,故前人往往误读。今采掇诸书,分条比辑,管窥所得,亦附一二。”初称《古书之句读》,北平文化学社,民国十八

  • 填词杂说

    一卷。清沈谦(1620-1670)撰。沈谦字去矜,号东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少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辨四声,长通音韵之学。明末诸生,入清后曾起兵抗清,事败后隐居不出,靠行医为生。其诗初学晚唐温、李,

  • 草莽私乘

    一卷。旧题陶宗仪(1316-?)编。陶宗仪字南村,号九成,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学者。《明史》称其“务古学,无所不窥”。张志诚、泰不华等屡聘不就。躬亲田园,暇娱笔墨,笔记掌故、典章、

  • 古今韵史

    十二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条)撰。此书摭拾诸书隽语,分类编次,共十二卷,其中韵人二卷,韵事二卷,韵语三卷,韵诗二卷,韵词二卷,韵物一卷。皆以古事与明代人事参录,属《世说新语》之支流。其纤佻弥

  • 毛西河传赞千字文

    清王锡(生卒年不详)编。王锡字百朋,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萧山毛奇龄入室弟子。毛奇龄(1623-1713)为清初经学家、文学家,字大可,号初晴,又以郡望称西河。康熙时任翰林院检讨、明史馆纂修官等职。

  • 楚辞协韵

    十卷。附《读骚大旨》一卷。明屠本畯(详见《楚辞草木疏补》)撰。本书卷首有沈九畴序,黄姬小序。屠氏《读骚大旨》目录:卷一《离骚》,卷二《九歌》,卷三《天问》,卷四《九章》,卷五《远游》,卷六《卜居》,卷

  • 史汉文统

    十五卷。明童养正(生卒年不详)编。童养正字圣功,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是集序称丙子,凡例称竣于乙亥,均不著年号。卷端有王思任鉴定字,凡例中又称张采,则为崇祯八年(1635)、九年。凡“史记统”五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