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莱阳抗捐

莱阳抗捐

辛亥革命前夕人民群众自发的反清斗争。1910年(宣统二年)山东莱阳县官朱槐之借举办“新政”为由,勾结地方劣绅,巧立名目增加税收,苛捐杂税一时多达数十种。加之当地遭受霜灾,粮价昂贵,奸商劣绅囤积居奇,人民生活极为困苦,万难忍受官府的横征暴敛。5月21日(四月十三日)四乡农民数千人在联庄会首领曲诗文的带领下拥入县城,向贪官劣绅清算被侵吞的积谷,并反对各项捐税。朱槐之被迫表面应允,但事后不仅依旧强征苛捐,还准备镇压群众, 6月12日(五月六日)数千农民再次进城围攻县衙,打击富豪大户,迫使官府谈判。官绅玩弄花招,表面上答应群众要求,暗中派人向山东巡抚请求派兵镇压。山东巡抚孙宝琦派来大批军队对群众进行残酷镇压,炮轰村庄,肆意奸淫抢掠,杀伤乡民数百。曲诗文集众数万,驻守要隘与清军激战,抗捐斗争发展成反清武装起义,坚持两个多月,终因实力相差悬殊而失败。这次斗争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猜你喜欢

  • 庚子赔款

    亦称“大赔款”,简称“庚款”。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各帝国主义国家胁迫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所规定的赔款,因系针对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年)的义和团运动而定,故名。在“议和”中,列强为了

  • 西晋

    朝代名。高平陵事件后,司马氏家族掌握了曹魏朝廷大权,魏帝实为傀儡。司马昭掌政时,魏帝封其为晋公。又因其灭蜀有功,进封为晋王,司马昭死,子司马炎继立为晋王。咸熙元年(公元265年)底,司马炎废魏帝曹奂,

  • 中法越南条款

    见“中法会订越南条约”。

  • 两淮交子

    简称淮交,又名两淮会子。南宋淮南东路、淮南西路通行的一种纸币。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诏以铁钱为币值本位,印造二百、三百、五百、一贯四种共四百万贯交子,限两淮地区使用。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

  • 二税户制

    辽代对投下人户实行双重剥削的制度。辽圣宗时,国内封建化程度加深,中央集权统治加强,封建赋税制扩展到投下州县。政府规定,投下之赋皆分为二:工商税中酒税上交朝廷,其余市井之赋尽归投下主;被编为投下奴婢的汉

  • 时务学堂

    戊戌变法运动中湖南维新派创办的新式学堂。1897年10月(光绪二十三年九月)谭嗣同等发起,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赞助,创立于长沙。熊希龄任总提调,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欧榘甲、韩文举

  • 宋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子姓。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以商汤早期居住过的一片地方分给从商朝投降过来的纣之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 使维持商祀。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春秋时期,宋国约领有今河南东部及

  • 宋申锡案

    唐文宗本想用宋申锡诛灭宦官,结果宋申锡反被宦官诬陷一案。文宗大和四年(公元830年)李宗闵推荐牛僧孺共同为相,牛党掌权,依附于宦官, 排挤李党,文宗乃选用宋申锡为相,密谋诛灭宦官。大和五年,宋申锡引吏

  • 官渡之战

    曹操和袁绍间的一场战役。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夏,袁绍率精兵十万、精骑万匹,由河北南下,欲攻克许都(今河南许昌),消灭曹操。曹操仅有士卒二、三万人,兵力粮食远不如袁绍。曹操率主力驻屯许都的门户官渡(

  • 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时王安石等主持的政治改革。又称熙宁变法、熙宁新政。北宋中叶,土地高度集中,广大农民破产。外部又有辽、西夏勒索岁币和军事威胁,造成各种社会矛盾加剧,积贫积弱局面日益严重,宋王朝统治危机加深。仁宗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