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太平天国奠都之争

太平天国奠都之争

太平天国内部,特别是领导集团内部在建都问题上的争议,其实质是关于太平天国全局性战略方针的争议。金田起义正号太平天国之初,太平天国领导人朦胧地表露出欲进军江南取占南京(其所谓“小天堂”) 之意。到1852年6月 (咸丰二年四月)攻克广西东北境的全州时,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在进军方向问题上有了意见分歧。祖籍广东的洪秀全“欲回广东”,翼王石达开主张“先行入川”,由于杨秀清坚主出桂北进,太平军遂入湖南,攻克道州等地,声威大震。这时洪秀全仍欲入粤,有些广西士兵怀土重迁,要求返回广西,杨秀清则明确提出“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的方针。按照杨秀清的意见,太平军继续北上。及至猛攻长沙不下, 锐气受挫,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又有北上“取河南为家”之议。太平军从长沙撤围后,在益阳、岳州一带得舟楫之利,水陆并进,于1853年1月(咸丰二年十二月)攻克武昌。这时在进军方向和奠都问题上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又展开论争,或主张据武昌为都,或坚持北进河南,皆为杨秀清所不取,他以“天父下凡”的方式,裁定东下金陵定鼎。直至攻克南京之初,洪秀全的实际倾向仍在分兵镇守江南,大军继续北上中原,杨秀清则坚意奠都南京,并操纵舆论为此张目,最后洪秀全接受服从了杨秀清的意见,建都南京(改名天京),旨准颁行有《建都天京于金陵论》,作为太平天国官书之一。

猜你喜欢

  • 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902年,唐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所建。杨行密出身孤寒,唐末参加江淮农民起义。后应募从军,官至庐州(今安徽合肥)刺史,隶于淮南节度使高骈。光启三年(公元887年),高骈部将毕师铎得蔡州节

  • 西林教案

    见“马神甫事件”。

  • 景德和议

    景德年间北宋与西夏订立的和议。党项自李继迁以来,与北宋交战二十余年,已感国力不支。宋对辽、夏两面作战,更望早日结束冲突。继迁死前即已嘱其子德明进表附宋。德明即位后,遂改变对宋策略,与宋修好。景德三年(

  • 鱼鳞图

    南宋自绍兴年间始,在全国或部分州县推行经界法,令各乡村及民户依式图绘所有田地之形状、界至、地色、顷亩,似鱼鳞状,称鱼鳞图。作为政府掌握土地占有状况和征收赋税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有一些地区在城市编造和绘制

  • 销兵

    秦始皇为了防止人民起义,维护其统治而销熔民间兵器的措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下令“收天下兵, 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金人即铜人。据《三辅旧事》称:铜人各重二十四万斤(一说各重三十

  • 典礼院

    清末官署名。清政府礼部原来所掌管的学务和部分外交事务,在中央机构变动中陆续划归其他有关衙门管理,礼部职掌只剩下典礼事务,已非国家行政,与各部职掌不相称,遂于1911年(宣统三年)改礼部为典礼院,设掌院

  • 保甲法

    宋王安石变法中新政之一。自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陆续实施于诸路州县。其法规定:以十户为一保,五十户为一大保,五百户为一都保。后改以五户为保,二十五户为大保,二百五十户为都保。分置保长、大保长、都保

  •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65年(同治四年)阿古柏入侵新疆后,沙俄又乘机于1871年(同治十年)侵占伊犁,加紧与英国争夺新疆地区。与此同时,中国东南、南部和西南边疆也面临侵略威胁,边疆危机全面发生。李鸿章等人主张筹办东南“

  • 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又称《中英通商章程》,为中英《天津条约》的补充条款。根据《天津条约》的有关规定,1858年10月(咸丰八年九月)清政府派遣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到达上海,会同两江总督何桂清等,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

  • 楚?掩治赋

    公元前548年,楚司马��掩奉令尹子木之命治理军赋,统计楚国军械数。他将楚国所有土地进行登记,对各种不同性质的土地和山林、沼泽、丘陵等分别加以测量,根据其收入多少,制定出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