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战国时商鞅在秦国进行的政治改革。商鞅将魏国李悝的《法经》带到秦国,改法为律,作为其变法的理论依据。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9年;一说秦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商鞅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令民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在什伍内实行连坐法;规定一户有两个丁男者必须分居,否则加倍征收赋税;奖励军功,禁止私斗。立军功者,各按功劳大小受赏爵;为私斗者,各按犯罪轻重受刑罚;重本抑末。努力从事本业(耕织)、生产粟帛多者,可以免除徭役;从事末利(商贾与手工业)及懈怠而贫者,连同妻子没入官府为奴婢;废除贵族特权,宗室若无军功,不得列入宗室的属籍。按军功重新规定尊卑爵秩等级,各依等级占有田宅臣妾。秦国实行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成为战国七雄中第一等强国。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 自栎阳(今陕西临潼北)徙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商鞅又实行第二次变法。主要内容: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归并诸小乡邑聚(村落),聚集为大县,每县设县令一人,掌管全县政事,全国凡四十一县(《史记·秦本记》作四十一县, 《商君列传》作三十一县);开辟阡陌封疆,即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按各人所占土地面积规定赋税;颁布法定的度量衡器,统一度量衡制。商鞅先后两次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

猜你喜欢

  • 民军北伐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起义各省的革命群众团体和都督府为攻取北京推翻清王朝,酝酿北伐。最早倡议北伐的广东的群众革命团体‘光汉社’于1911年11月15日(宣统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就致书广东都督胡汉民要求北伐

  • 大泽乡起义

    参见“陈胜吴广起义”。

  • 燕然都护府

    唐在北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个政权机构。唐朝北部地区,居住着突厥、铁勒等少数民族。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军大破突厥, 东突厥灭亡。其后,铁勒部的薛延陀成为漠北强部。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薛

  • 周公作洛

    周公营建东都洛邑的事迹。据《尚书·洛诰》等古文献记载,周公东征取得胜利后,为了镇抚商遗民和控制整个东方地区,决定在洛水北面的瀍涧二水附近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市)。营建工作自周公摄政五年开始,至七年完工

  • 学部

    清末官署名。清末停止科举,各地兴办学堂,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设立学部,作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主官为尚书、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五司(总务、专门、普通、实业、会计)、十二科,原有之国子监也并归学部

  • 南凉

    十六国之一。鲜卑贵族秃发即拓跋乌孤建立。秃发乌孤自称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以廉川堡(今青海乐都东)为都城。太初元年(公元397年),改称武威王。徙都乐都(今青海乐都)。乌孤死后,其弟秃发利鹿孤继位,

  • 季札让国

    春秋时吴国王子季札推辞君位的故事。吴王寿梦有四子,长曰诸樊,次为余祭、夷末(或作夷昧、余末)、季札。寿梦欲传位季札,季札以不能违背立长的礼义原则推辞。寿梦只好立长子诸樊为君,但是嘱咐诸樊以后依次传弟,

  • 南昌教案

    (1)1861年(咸丰十一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罗安当借不平等条约为护符,要求发还教产,强行索地要房,并强令官吏张贴传教布告,激起官绅民众公愤。次年,湖南阖省驱教公檄传入江西, “众论沸腾”。前翰林院检

  • 京师同文馆

    见“同文馆”。

  • 柘皋之战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绍兴十年(1140年)五、六月间金军于顺昌(今安徽阜阳)溃败后,退守开封。南宋赵构秦桧急命诸路宋军撤还。兀术遂会合两河金军与旧部十余万众回师南下淮西,攻占寿春(今安徽寿县)、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