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商部
清末官署名。清政府于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增设商部,又将矿务铁路总局并入,兼办农工及铁路事务。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并工部入商部,改为农工商部,设农务、工务、商务、庶务四司,后铁路、矿务等项事务移归邮传部。主官为尚书、侍郎,1911年(宣统三年)改称大臣、副大臣。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曾改称实业部;北洋政府时期一度分设农林、工商两部,后又并为农商部。
清末官署名。清政府于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增设商部,又将矿务铁路总局并入,兼办农工及铁路事务。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并工部入商部,改为农工商部,设农务、工务、商务、庶务四司,后铁路、矿务等项事务移归邮传部。主官为尚书、侍郎,1911年(宣统三年)改称大臣、副大臣。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曾改称实业部;北洋政府时期一度分设农林、工商两部,后又并为农商部。
汉初萧何制定的法律。战国时魏相李悝吸收各国刑法,制定《法经》六篇。商鞅变法,将《法经》引入秦国, 改称《秦律》。刘邦入关宣布约法三章。西汉建立后,以“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国萧何搜集秦法,作《
金建国后一直以完颜部女真肇兴之地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子)为统治中心,经营东北地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女真族封建化,海陵王完颜亮即位后,锐意与女真旧俗决裂,把汉族地区作为统治重心。天德三年(公
西汉统治集团为了恢复生产,巩固封建统治,实行清静无为、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史称: “汉兴之初, 反秦之敝,与民休息,凡事简易,萧(何)曹(参)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汉书·循吏传》)在田租方面
中统三年 (公元1262年)汉人军阀李璮发动的武装叛乱。李璮为金末红袄军领袖李全之子。金宣宗兴定二年(公元1218年),李全降宋,后又叛降蒙古。李全死,李璮袭职益都行省。忽必烈即位,加封其为江淮大都督
西周王畿以内官员的总称,或称“三事大夫”。《令彝》铭文中, “三事”和“四方”对举,后者指畿外四方诸侯, 可知“三事”指畿内官员。《尚书·立政》: “立政:任人、准夫、牧,作三事”,是说“三事”包括任
通称“间岛协约”。中国吉林省与朝鲜以图们江为国界,所谓“间岛”,是图们江中的一小沙洲,位于中国一侧,自然属于中国领土。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朝鲜因闹灾荒有农民渡江至间岛开垦耕种,每年向中国缴纳租金。日
又称郑庄强国。春秋初年,周王朝衰落,无力解决内乱外患。各诸侯国也发生了升降变迁。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了自诸侯出。强国以尊王攘夷为旗帜进行争霸活动。精于权术,善于用人的郑庄公,在平定了其弟共叔段叛乱后
西欧的殖民主义者利用宗教作为侵略中国的重要工具。天主教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政治活动。继利玛窦(意大利人)之后,汤若望(日耳曼人)、南怀仁(比利时人)等陆续来华。他们曾经带来一些科学知识,如明末汤若
唐时以韩愈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反对骈文的束缚,提倡运用先秦两汉散文的运动。魏晋至唐初,骈文盛行,写作者一味追求声律、词藻、用典,文风萎靡,形式僵化,看起来华丽整齐,内容却空洞无物,形成一种华而不实的文风
严嵩,字惟中,山西分宜人,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进士。世宗时,历任吏部左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大礼议”中,极力迎合世宗旨意,而受到宠信。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进入内阁,串通锦衣卫都督陆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