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长安秋望

长安秋望

【介绍】:

①(全)杜牧作。这首诗写从长安远望中的秋景。全诗紧扣“望”字,从地上、空中、山色三个不同的角度选景,意境高远,格调清新,臻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地。尤其是“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二句,真是把终南山的秋景写绝了。清人翁方纲说:“诗不但因时,抑且因地。如杜牧之云:‘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此必是陕西之终南山。若以咏江西之庐山,广东之罗浮,便不是矣。”(《石洲诗话》卷二)这二句形象地表现了终南山的山势与秋天的季节特点,把本来难以比较的南山与秋色互相比配,互相烘托,说成要比个高下似的。读者至此也就无不置于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中了。②赵嘏作。即《长安晚秋》。

猜你喜欢

  • 功夫

    ①即工夫。做工的夫役。杜甫《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向毕清晨遣女奴阿稽竖子阿段往问》:“功夫竞搰搰,除草置岸旁。”②做事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元稹《琵琶歌》:“逢人便请送杯盏,著尽功夫人不知。”

  •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介绍】: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二诗句。批竹,谓其耳朵如削尖的竹子;攒耳,谓两耳聚拢向上;桃花,马的毛色状如桃花斑点,桃花马为良马。描写幼马虽未雄壮,但已英姿初显。

  • 唐诗

    总集。清季振宜编。七百十七卷。编者在钱谦益所编唐诗残稿的基础之上,用明刊唐人别集或《唐诗纪》,并采集《文苑英华》、《唐诗纪事》等,以将近十年时间编成。全编收作者一千八百九十五人,诗四万二千九百三十一首

  • 颍客

    相传尧欲让位于许由,许由不受而逃去。尧又召他做九州长,由耻于闻之,洗耳于颍水。事见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后因以“颍客”代称许由。亦泛指隐士。理莹《送戴三征君还谷口旧居》:“周王尊渭叟,颍客傲唐尧。

  • 章台夜思

    【介绍】:韦庄作。章台,即章华台,春秋时楚灵王造,故址在今湖北监利县西北。韦庄在昭宗大顺元年(890)曾游鄂(湖北),《送李秀才归荆溪》诗云:“八月中秋月正圆。”此诗有“秋雁又南回”句,亦当其时作。这

  • 杨名高

    【介绍】:五代小说家。本名复。名高为艺名。生卒年、籍贯不详。南唐中主时为宫廷伶人。曾托名黄幡绰,作《笑林》,文辞俚俗,颇行于时,未见著录。作品已佚。事迹见《十国春秋》本传。

  • 元稹论稿

    王拾遗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12.5万字,为《中国古代作家研究丛书》之一种。本书主要以诗文为依据,对元稹的人品与诗品进行了探讨。全书共分九章,包括:一、元稹生平考略;二、元稹的政治思想

  • 末路

    ①晚年,老年。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幸同学省官,末路再得朋。”②指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高适《酬庞十兵曹》:“怀书访知己,末路空相识。”③泛指结局,下场。刘长卿《从军行六首》之四:“末路成白

  • 寄谢

    传告;告知。李白《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寄谢山中人,可与尔同调。”杜甫《莫相疑行》:“寄谢悠悠世上儿,不争好恶莫相疑。”

  • 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

    【介绍】:豆卢复作。豆卢复仕进之心甚强,但却屡试不第,此篇即为其多次落第后,给长安客舍主人的留别诗。前二句生动地描绘出一个醉心于功名,以至精神恍惚、近于失常的封建知识分子形象。后二句则倾诉了其年年下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