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李白作。见《寄远十一首》。
明王维桢解。一卷。嘉靖三十七年(1558)朱茹刻《杜律七言颇解》四卷,后附李律一卷,今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语出《论语·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后用以喻指偏激行为。孟郊《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徒言奏狂狷,讵敢忘筌蹄。”
①诗题名。指作者未拟草稿,随口吟成的诗。口号的标题早见于南朝宋鲍照《还都口号》,唐时更多。李白有《口号吴王美人半醉》,杜甫有《晚行口号》。其诗多为表情达意,务在通晓,因此多不假雕琢,后遂亦成为打油诗、
见“骇鸡宝”。
即白兔公子。传说中的仙人,为彭祖弟子。见晋葛洪《抱朴子·极言》。韩栩《送齐山人归长白山》:“旧事仙人白兔公,掉头归去又乘风。”
犹沐猴而冠。狝猴戴冠,徒具人形。比喻人虚有仪表而无人性。李益《汉宫少年行》:“巧为柔媚学优孟,儒衣嬉戏冠沐猿。”
原本,本自。张鷟《游仙窟诗》:“元来不相识,判自断知闻。”韦应物《同李二过亡友郑子故第》:“斜月知何照,幽林判自芳。”
【介绍】:原名昭胤,为避宋太祖赵匡胤讳而改之。后唐时为凤翔节度使李从珂判官。清泰元年(934)从珂杀闵帝自立,擢昭裔为左谏议大夫,历枢密使、刑部尚书,次年即入相。后周时任尚书右仆射,以太子太保致仕。《
诗体的一种。此诗体从结构上看每一句中平仄不依定式,粘连不守规则,但每一联出句和对句平仄却大体上匀整,语言上通俗生动,取譬浅俚,有江南民歌的风味,故称。如杜甫《愁》诗即自注“强戏为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