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变文

变文

文体名。一称“变”。唐五代时期说唱伎艺“转变”的底本。唐人笔记小说曾有记载,如郭湜高力士外传》云:“每日上皇与高公亲看扫除庭院、芟薙草木。或讲经、论议、转变、说话,虽不近文律,终冀悦圣情。”这里说的“转变”,就是讲唱变文。其时已能深入宫廷,足见流传之广,可惜亡佚已久。直到敦煌藏经洞发现大批手抄变文写卷以后,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敦煌遗书内明确题为“变文”或“变”的作品有:《破魔变》等七篇。从写卷的题记和内容涉及到的人物事物、风土名物、地理沿革、典章制度等,尚可考知其写作年代最早者为《降魔变文》,约产生于天宝八载至十二载(749—753),而题记为“天福十五年(950)”的《舜子变》,则为有明确抄写年代的最晚一篇。关于变文的渊源和得名,一直存在不同的说法,概括起来可分为“本土说”和“外来说”。“本土说”其一以为源自清商旧乐,见向达《唐代俗讲考》。其二以为源自我国固有的赋体,见程毅中《关于变文的几点探索》。其三以为源于文体变化,见周绍良《谈唐代民间文学》。“外来说”主张“变文”之“变”是从梵文音译而来,与印度传来的佛教密切相关,如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以为源自佛典翻译,周一良《唐代俗讲考》以为源自梵语,孙楷第《读变文、变文变字之解》则认为源自变相。以上诸说,尚无定论。

猜你喜欢

  • 惟岸

    【介绍】:见释岸。

  • 袁绍杯

    东汉郑玄有才德,通儒业,人称“郑君”。大将军袁绍镇冀州时,大会宾客,派专使邀请郑玄,郑玄最后至,被请上座,饮酒一斛,而容仪如常。事见《后汉书·郑玄传》。后因以“袁绍杯”谓受到尊贵者的款待。杜甫《秋尽》

  • 王贞範

    【介绍】:五代编纂家。贞,一作正。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生卒年不详。前蜀黔南节度使王保义之子。曾为荆南节度推官、少监,与孙光宪为同僚,相友善。精于《春秋》,勤于编撰。后唐时,继孙翌《正声集》,选唐

  • 席上赠刘梦得

    【介绍】:牛僧孺作。这首七律是作者给诗友刘禹锡的赠别之作,表达了他对刘氏才华品格由衷的折服与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沧桑之感,但语调却又颇为明快洒脱,读来如行云流水,流畅自然。

  • 唐六名家集

    合集。唐常建等著。明毛晋编。此集四十二卷,录《常建诗》三卷、附录一卷,《韦应物诗》十卷、补遗一卷,《王建诗》八卷,《鲍溶诗》六卷、集外诗一卷,姚合《姚少监诗》十卷,韩偓《韩内翰别集》一卷、补遗一卷。有

  •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介绍】: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末二句。这是元稹病卧江陵贬所听到好友白居易被贬消息时写的诗。这两句诗先写自己“垂死病中”,身体本十分虚弱,然闻友之不幸,倍感意外,竟至惊坐而起,对友之一片深情,表露无

  • 严君平

    西汉高士。名遵,蜀郡人。一生不仕,卖卜于成都,日得百钱即闭门讲授《老子》。吴筠有《高士咏·严君平》诗。

  • 遗爱草堂

    白居易《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香炉峰北面,遗爱寺西偏。”又《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曾住炉峰下,书堂对药台。”据此知白居易遗爱草堂在庐山香炉峰北遗爱寺西偏,草堂以寺名。

  •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介绍】: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五六句。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说明群雄角逐只能给人世间增添几回伤感的往事和几处凄凉的景物。借古讽今,颇有哲理意味。清纪昀评论说:“第五句七字括过六朝,是为简练;第六句一笔

  • 柳沖用

    【介绍】:号玄明子,上清大洞道士。曾入仕。《全唐诗补编·续拾》录其《巨胜歌》十首,歌咏铅汞五行之妙。诗前并有长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