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又上后园山脚

又上后园山脚

【介绍】:

杜甫作。大历二年(767)夏,杜甫写有一首《上后园山脚》,此是大历二年秋所写,故云“又上”,时在夔州。诗前半,追忆了当年泰山于日观峰眺望所见景物,回忆了当时国家表面富强,而穷兵黩武所孕育的危机。后半,由追忆回到现实,写后园山脚景物与感怀,伤叹衰年漂泊,更恐客死他乡。值得注意的是,由这首诗,方知杜甫曾登上泰山。《望岳》是由山下遥望,除此两首外,再没有杜甫写泰山的诗流传下来。刘辰翁曰:“本上后园山脚耳,却从昔登东岳,俯望中州,转及时事,情绪阔远,故收拾悲恸。”(《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卷一六)

猜你喜欢

  • 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

    【介绍】:柳宗元作于被贬柳州时。浩初上人,长沙龙安海禅师弟子,与宗元初识于永州。仙人山,即仙奕山,在柳州西南,山石形如仙人,故名。浩初上人寄绝句于柳,想共登仙人山,宗元作此诗酬赠,表达了对方外之境的欣

  • 王无功文集五卷本会校

    韩理洲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16.2万字。隋、唐之际杰出诗人王绩的诗文集,由他的挚友搜辑结集为五卷。中唐时,陆淳删节为二卷本的《东皋子集略》。元、明以来,通行的只有经过删汰的二卷本

  • 李白思想研究

    杨海波著。学林出版社1997年3月出版,18万字。全书共十五章:一、李白的主导思想;二、李白的忧患意识;三、李白的哲学观;四、李白的伦理观;五、李白的宗教观;六、李白的人生观;七、李白的价值观;八、李

  • 三冬学

    典出《汉书·东方朔传》:“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后因以“三冬学”为咏读书之典。罗隐《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自愧三冬学,来窥数仞墙。”亦作“三冬足”。

  • 别韦参军

    【介绍】:高适作。写于客游梁宋时期。诗前半写长安求仕未遇的不平和隐居生活的困苦辛酸,后半写对韦氏深情厚谊的感激和别时的惆怅及对友人的劝慰。该诗采用长篇独白的形式,字字情真,直而不露;又多用偶句,讲求音

  • 严夫子

    ①指西汉严忌。严忌本姓庄,避汉明帝讳改姓严。有文才,好词赋,然不得用于朝廷,乃仕吴,见吴王濞有谋反意,适梁,与邹阳、枚乘俱为梁孝王所重,而尤以严忌名声最显,世称“严夫子”。严忌哀悯自己有才而仕途不达,

  • 宋纤

    晋代敦煌人,字令艾。为人有志操,笃学,隐居而不与世交。酒泉太守马岌慕名拜访,宋纤登上高楼,拒不相见。马岌赞叹他为“人中之龙”。见《晋书·宋纤传》。韦庄《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如今正困风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介绍】:岑参《逢入京使》诗句。二句信口而成,贴切自然,在马上相逢行色匆匆的情形下,表现了诗人思乡的复杂幽深心曲,发千古旅人之同慨。清沈德潜评曰:“人人胸臆中语,却成绝唱。”(《唐诗别裁集》卷一九)

  • 禽虫十二章

    【介绍】:白居易约作于会昌三年(843)至六年,时在洛阳。这是一组以禽虫为描写对象的寓言诗,正如其序中所言:“庄列寓言,风骚比兴,多假虫鸟以为筌蹄。”诗人正是通过描写禽虫之事的比喻现实中的人和事;并深

  • 严陵祠

    即严子陵祠。洪子舆有《严陵祠》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