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人物>董仲舒

董仲舒

【生卒】:前179—前104

【介绍】:

西汉信都广川人。少治《春秋》。景帝时为博士。武帝时,以贤良对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以儒学为正统学术之先声。曾任江都相、胶西王相。后托病辞官,专事修学著书。其学以儒学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形成“天人感应”神学体系。以天道与人事相比附,谓君臣、父子、夫妇之道皆出于天意,“天不变,道亦不变”。有《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等。


【生卒】:前179—前104

西汉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少治《春秋公羊传》,景帝时任博士。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他以贤良上《天人三策》,建议非孔子之学,皆绝其道。武帝采纳其议,下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为以后两千余年思想正宗。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之说,将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连结成一体,形成一种封建神学思想体系。宣扬“天人感应”说与“君权神援”论。提倡“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并主张抑制兼并,设立太学。曾任江都相和胶西王相。后病免。著有《春秋繁露》。(,参见《史记)


【生卒】:前179—前104

【介绍】:

西汉信都广川人。少治《春秋》。景帝时为博士。武帝时,以贤良对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以儒学为正统学术之先声。曾任江都相、胶西王相。后托病辞官,专事修学著书。其学以儒学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形成“天人感应”神学体系。以天道与人事相比附,谓君臣、父子、夫妇之道皆出于天意,“天不变,道亦不变”。有《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等。


【生卒】:前179—前104

西汉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少治《春秋公羊传》,景帝时任博士。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他以贤良上《天人三策》,建议非孔子之学,皆绝其道。武帝采纳其议,下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为以后两千余年思想正宗。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之说,将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连结成一体,形成一种封建神学思想体系。宣扬“天人感应”说与“君权神援”论。提倡“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并主张抑制兼并,设立太学。曾任江都相和胶西王相。后病免。著有《春秋繁露》。(,参见《史记)


【生卒】:前179—前104

【介绍】:

西汉信都广川人。少治《春秋》。景帝时为博士。武帝时,以贤良对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以儒学为正统学术之先声。曾任江都相、胶西王相。后托病辞官,专事修学著书。其学以儒学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形成“天人感应”神学体系。以天道与人事相比附,谓君臣、父子、夫妇之道皆出于天意,“天不变,道亦不变”。有《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等。


猜你喜欢

  • 吴尚铉

    【介绍】:清浙江浦江人,字惟鼎。诸生。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叛,尚铉练乡勇自卫。战于松村,寡不敌众,战死。

  • 周修

    【介绍】:元新会人,字望舒。博通经史。辟为邑庠训导。性刚直疾恶,好面折人过。元季兵乱遇害。

  • 王瓘

    【介绍】:宋洛阳人,字国器。工画佛道人物。尝于北邙山老子庙,潜心钻研吴道玄所画壁,得其遗法。又能变通不滞,声名甚著。

  • 金宝田

    【介绍】:清江苏上海人,字仲云。乾隆诸生。工山水,无所师承,自成一家。其画不拘六法,精卓处绝似高克恭。学使唐云楣按试,宝田以画试第一。

  • 吴芸华

    【介绍】:清江西东乡人,字小茶,号石溪渔女。吴嵩梁女,陈世庆妻。善画墨兰。有《养花轩诗钞》

  • 诸葛瞻

    【生卒】:227—263【介绍】:三国蜀琅邪阳都人,字思远。诸葛亮子。夙慧,尚公主,拜骑都尉,累迁侍中。刘禅景耀末,魏将邓艾伐蜀,瞻督军至涪,盘桓不进,致令艾长驱直进。退守绵竹,拒艾劝降,力战死。

  • 郑寀

    【生卒】:?——1249历秘书省校书郎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右正言等,擢殿中侍御史,奏劾王瓒、龚基先等。迁侍御史,疏论近年来无功者受赏,何以旌有功之士;有罪者得宠,又何以服无罪之人。擢左谏议大夫。淳祐

  • 温新

    【介绍】:明河南洛阳人,字伯明,号太谷。嘉靖十七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有《太谷诗集》。

  • 刘之遴

    【生卒】:477—548字思贞,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南)人。八岁能作文,十五岁州举茂才。博览群籍,学古体文。历太学博士、中书通事舍人、南郡太守、太常卿。参与校核古本《汉书》与今本《汉书》异同,又著《春

  • 卢钧

    字子和,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元和进士。理宋申锡案,由是知名。拜岭南节度使,为政廉洁,有治迹。官至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见《新唐书》)【介绍】:唐幽州范阳人,字子和。宪宗元和四年进士。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