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张璪

张璪

【生卒】:?—1093

【介绍】:

宋滁州全椒人,初名琥,字邃明。张洎孙。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历凤翔法曹,缙云令。神宗熙宁中,王安石引入同编修中书条例,寻授集贤校理,数月间骤迁知谏院、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历知蔡州、判司农寺、知河阳。元丰初,入权度支副使,进知制诰、知谏院,判国子监。四年,拜参知政事,次年改中书侍郎。哲宗立,谏官、御史合攻其依附王安石、吕惠卿,构陷冯京苏轼。罢知郑州,累徙扬州。卒谥简翼。


【介绍】:

名或作藻。唐吴郡人,字文通。历检校司部员外郎、盐铁判官。坐事贬衡州司马,移忠州。工画松石、山水,尤以画松擅名。能以手握两笔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时号神品。有《绘境》。


字邃明,初名琥,滁州全椒(今属安徽)人。未冠登进士第。历同编修中书条例、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知谏院兼侍御史知杂事。讨好吕惠卿,弹劾冯京郑侠相交结。璪出知河阳。元丰初,入权三司度支副使,知谏院,判国子监。建议增博士弟子员,立斋舍八十二,由是学官兴盛。苏轼下御史狱,与李定谋害轼于死未遂。元丰中,参知政事,改中书侍郎。后为刘挚指斥,以资政殿学士知郑州,徙大名府,进大学士,知扬州。卒,赠右银青光禄大夫,谥简翼。


【介绍】:

名或作藻。唐吴郡人,字文通。历检校司部员外郎、盐铁判官。坐事贬衡州司马,移忠州。工画松石、山水,尤以画松擅名。能以手握两笔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时号神品。有《绘境》。


字邃明,初名琥,滁州全椒(今属安徽)人。未冠登进士第。历同编修中书条例、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知谏院兼侍御史知杂事。讨好吕惠卿,弹劾冯京郑侠相交结。璪出知河阳。元丰初,入权三司度支副使,知谏院,判国子监。建议增博士弟子员,立斋舍八十二,由是学官兴盛。苏轼下御史狱,与李定谋害轼于死未遂。元丰中,参知政事,改中书侍郎。后为刘挚指斥,以资政殿学士知郑州,徙大名府,进大学士,知扬州。卒,赠右银青光禄大夫,谥简翼。


【介绍】:

名或作藻。唐吴郡人,字文通。历检校司部员外郎、盐铁判官。坐事贬衡州司马,移忠州。工画松石、山水,尤以画松擅名。能以手握两笔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时号神品。有《绘境》。


【介绍】:

名或作藻。唐吴郡人,字文通。历检校司部员外郎、盐铁判官。坐事贬衡州司马,移忠州。工画松石、山水,尤以画松擅名。能以手握两笔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时号神品。有《绘境》。


猜你喜欢

  • 侯延庆

    【介绍】:宋潭州衡山人,字季长,号退斋居士。侯彭志弟。徽宗政和五年进士。官至右文殿修撰。有《退斋集》。

  • 邓石如

    初字石如,为避嘉庆帝讳,以字为名,改字顽伯。安徽怀宁(今安庆)人。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擅长书法,精于篆、分诸体,临摹秦汉晋唐名作甚多。先后客于江宁梅镠、尚书曹文埴,两湖总督毕沅等处。六十三岁卒。

  • 韩元吉

    【生卒】:1118—1187【介绍】:宋开封雍丘人,徙居上饶,字无咎,号南涧。韩元龙从弟。以荫为龙泉主簿。历知建安县。符离之役,尝上书张浚劝勿轻举,浚不听。迁知建安府,大兴学校,创修郡志。累官吏部尚书

  • 许洛仁

    世绪弟。参加李渊太原起兵,官至冠军大将军。永徽初卒,谥勇。(,参见《新唐书》)【生卒】:578—662【介绍】:唐并州人,字济。许世绪弟。李渊起兵太原,洛仁从李世民领兵击宋老生、王世充等有功。唐高祖武

  • 完颜宗叙

    【生卒】:1126—1171【介绍】:金宗室,本名德寿。完颜阇母第四子。充护卫,授世袭谋克。曾在宁昌被契丹起义军所执,脱归,尽得其虚实。复与战,遂大败之。宋魏胜取海州,将谋深入。诏为元帅右监军,驻山东

  • 王伯广

    【介绍】:宋平江路常熟人,字师德。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授湖州德清县尉,又试教官,授温州教授。工诗,与张孝祥友善。卒年五十。有《听雨集》。

  • 武起潜

    【生卒】:?——1629字用潜,进贤(今属江西)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初为武清知县。治理有名声。调遵化。因事被弹劾,解官侯调。清兵陷城,殉难。【生卒】:?—1629【介绍】:明江西进贤人,字用

  • 朱孟震

    【介绍】:明江西新淦人,字秉器。隆庆二年进士,官副都御史,巡抚山西。有《河上楮谈》、《汾上续谈》、《浣水续谈》、《游宦馀谈》、《朱秉器集》、《玉笥诗谈》。

  • 孙旂

    【生卒】:?-301字伯旗,乐安(今山东博兴北)人。魏幽州刺史孙历子。初举孝廉,历黄门侍郎,累迁至兖州刺史、平南将军。子姪孙弼、孙琰等与孙秀关系密切,及赵王司马伦起兵杀贾后废惠帝,孙弼、孙琰随孙秀助司

  • 刘休业

    【生卒】:445—456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五子,封鄱阳王,谥号哀。孝建三年卒,追赠太常。大明六年(462)以山阳王刘休祐次子士弘嗣封。后被废,国除。(,参见《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