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高纳麟

高纳麟

1281—1359

元朝大臣。河西唐兀氏。高睿之子。元大德六年(1302),由丞相哈剌哈孙答剌罕举荐,入备宿卫。仕成宗、武宗、仁宗,先后任中书舍人、宗正府郎中、佥河南廉访司事。延祐初,拜监察御史,以言事忤旨,仁宗怒,中丞朵儿只力救之。后迁刑部员外郎,又出为河南行省郎中。英宗至治三年(1323),入为都漕运使。泰定中,擢湖南、湖北两道廉访使。文宗天历元年(1328),授杭州路总管,锄奸去蠹,吏畏民悦。明年,改江西廉访使,出粟赈南昌饥民,弹劾贪官平章政事把失忽都。惠宗元统初,授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寻升中丞。至元元年(1335),召拜中书参知政事,迁同知枢密院事。寻出为江浙行省右丞,请致仕,不允,又授浙西廉访使,力辞不就。至正二年(1342),任行宣政院使,以上天竺僧弥戒,径山僧惠洲犯法,皆治罪,并请行宣政院设崇教所,设行省理问官以治僧狱讼。七年(1347),拜御史大夫;八年,进金紫光禄大夫,辞官未许,加太尉。后被劾,罢官居姑苏。十二年(1352),江南义军起,复为南台御史,兼太尉,总制江浙、江西、湖广三省军马,镇压起义军,平定州郡。十三年,谢官,退居庆元。十六年(1356)九月,复起用为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十八年,奉召入朝,阻风而还。至十九年八月抵京师,以劳疾卒于通州。

猜你喜欢

  • 赛兰

    见“白水城”(599页)。

  • 兀儿

    黑水靺鞨某部首领名。汉籍中有时以此为部名。后唐同光二年(924),兀儿朝后唐,被庄宗册封为怀化中郎将。长兴元年(930),又遣使朝后唐。次年,其部人至登州(今山东蓬莱县)卖马,此后不见于史。该部约分布

  • 金川瓦寺藏族赴浙抗英

    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四川金川团练和瓦寺宣慰司下属大金河千总阿木穰、瓦寺土守备喀克哩及瓦寺土舍索文茂奉命率领藏族屯兵近2千人,赴浙江东部参加沿海抗英斗争。奉命进攻英军占领的宁波和镇海县东北的要

  • 梅禄

    突厥汗国官号。突厥语音译。唐代译为梅禄。五代回鹘仍沿用之,译作密禄、媚禄。蒙元时作杯禄、卜欲鲁、不亦鲁黑。波斯史学家拉施特认为是“指挥”之义;多桑《蒙古史》称其是“统兵者之义”;按11世纪可夫合里字典

  • 拓跋阿斗埿

    见“拓跋那”(1356页)。

  • 莫研

    藏语音译,一作莫占,原意“女奴”,实亦泛指旧时西藏寺院周围或农村借住领主或※差巴房屋的※堆穷户,故又译作“佃房户”。因须向房主服一定数量的徭役,服役者多为人身依附于房主的女性而得名。

  • 堂马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藏族地区百姓给土司官寨支应的一种差役名。主要有背水、扫地、放牧、短程背运、传呼口信等,在中司官的指挥下,由寨首率当差百姓,每次每寨出7至9人,服役10天,1年3次。

  • 伊克和卓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封建主。又称佛和卓、乌什和卓。多斯和卓裔,清二等台吉阿卜都尔璊祖父。初隶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统治时(1697—1727),因布拉呢敦兄弟被拘伊犁,为叶尔羌(今莎车)、喀什噶尔(今喀什)

  • 完颜珣

    1163—1224即金宣宗。本名吾睹补,亦作吾都补,大定二十六年(1186),世宗赐名廅。章宗又赐名从嘉。女真族。完颜氏。世宗孙,显宗允恭长子。大定十八年(1178),封温国公,加特进。二十九年,进封

  • 归圣军

    契丹军名。契丹在与宋战中,所获归降者分置二部,一为四圣军,一为四捷军。《辽史·百官志》载有“归圣军兵马都指挥使司”,云:“圣宗统和五年(987),以宋降军置七指挥署,左右厢,凡四十二员。七年(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