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高昌

高昌

①西域古地名。西汉在车师前国设高昌壁,为汉军营垒之一。东汉戊己校尉居高昌壁。历三国至东晋初,戊己校尉治所都在高昌(城)。东晋咸和二年(327),前凉张骏设高昌郡。后历为前秦、后凉、西凉、北凉重镇。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至和平元年(460)间为北凉残部所据。后来汉人阚伯周、张孟明、马儒、麹嘉及其子孙相继在此称王,即以高昌为都城。唐贞观十四年(640)置西州及高昌县,均以此城为治所。五代至宋,为高昌回鹘都城,又称西州。辽、金时称和州,元称哈剌火州,明称火州。遗址为今新疆吐鲁番县东南阿斯他拉南之“高昌故城”。城三重。外城方形,周长5公里。内城位于外城中部。宫城居北。今尚存建筑基址多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②西域古国名。北魏和平元年(460)阚伯周为高昌王,为汉人在高昌称王之始。太和五年(481)敦煌人张孟明为高昌王,后为国人所杀。当地人另立马儒为王。太和二十一年(497)或稍后,高昌人又杀马儒而立金城(今甘肃兰州)榆中人麹嘉为王。是为麹氏王朝之始。境内多汉人,制度拟中原。数传至麹伯雅,遣使朝隋,贡方物,娶隋华容公主为妻。其子麹文泰立,贞观四年(630)朝唐。贞观十四年(640),高昌王麹智盛降唐。唐列其地为州县。 ③西域古国名。即高昌回鹘(西州回鹘)。唐开成五年(840),回鹘被黠戛斯攻破,分三支从蒙古高原西迁,其中一支至高昌立国。北宋时屡贡方物。太平兴国六年(981),其王自称“西州外生(甥)师子王阿厮兰汗”,遣都督来献。宋遣王延德等使高昌。1001年以前,回鹘已向西分布至龟兹(今新疆库车)。1130年,耶律大石假道高昌回鹘西进。约1132年,该国成为西辽附庸;元太祖四年(1209)归降蒙古成吉思汗。元朝在其境内设官、屯戍。1324—1328年间,其地并入※察合台汗国。

猜你喜欢

  • 锁郎哈真千户所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所之一。《满洲源流考》改作索尔和绰河所,并说清代有索尔和绰河,在宁古塔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南10里入今牡丹江。

  • 董伽罗

    宋代云南大理国开国大臣。白族。世代为云南大理洱海地区领主,为白族大姓(即名家)之一。大义宁国杨干贞(930—937年在位)统治时期,与段思平组织起义,任军师,初受挫逃亡。后晋天福元年(936),应善巨

  • 信么

    唐代南诏王室称谓。又作九么。《新唐书·南蛮传》:“王母曰‘信么’,亦曰‘九么’”,即太后也。信么出,建八旗,绛游。言所用仪仗之规模。

  • 火者他只丁

    ?—1524明代土鲁番将领。正德八年(1513),哈密忠顺王拜牙即弃城投奔土鲁番,满速儿速檀遣其据守哈密。十一年(1516),明廷遣满哈剌三、写亦虎仙令其退出哈密,他索重赏,始以城归。次年,闻其弟火者

  • 钦定兰州纪略

    书名。清乾隆朝大学士阿桂领衔纂修。20卷。卷首1卷,为乾隆御制诗。成书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按年月收录乾隆四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1781年4月21日)至四十七年十一月二日(1782年12月7日)

  • 马希声

    899—932五代后唐时期楚王。字若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一作扶沟(今河南扶沟)人。楚王※马殷次子。初受父命,判内外诸军事。为人素愚,受荆南高季昌离间,枉杀大将离郁。长兴二年(931,一作元年

  • 于阗文

    公元5—10世纪使用于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的一种古代文字。由于人们认为古代于阗是塞族人居住的地区,所以又称于阗文为“于阗塞文”。用这种文字记录的语言被称为“于阗语”或“于阗塞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一

  • 小译师查久喜饶

    ?—1074吐蕃佛教后宏期译师。又名俄列巴喜饶或列巴喜饶。因其声望功德仅次于大译师仁钦桑布,故称小译师。初受阿里古格王派遣与其他26名少年赴克什米尔(一说赴印度)学法。学成返吐蕃,后拜※阿底峡为师,配

  • 盘车城

    苗民起义遗址。位于湖南保靖县境内。清乾隆、嘉庆年间苗民起义时,以此作为重要阵地。以石筑成,有城墙3道,极为坚固,义军曾屡于此抵御和出击清军。城内尚有当年起义军制作火药的碓、磨等遗物。相传有苗族英雄腊乙

  • 阿格旺

    1914—1962蒙古族画家。内蒙古察哈尔盟正白旗人。自幼聪慧,喜在地上作画,描绘山水、花木、马牛形象。后进哈敦胡召庙,拜阿日布金巴桑宝为师,复从修缮庙殿的蒙汉艺人学镌刻雕塑技艺。临摹殿堂内千姿百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