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食不兀勒札儿

食不兀勒札儿

蒙古族传统婚俗。出自《蒙古秘史》,《元史·太祖纪》作“饮布浑察儿”。“不兀勒札儿”或“布浑察儿”为蒙古语音译,意为“羊的喉颈”。加动词“食”或“饮”即为“吃羊喉颈肉”。因羊喉颈的筋骨肉坚韧、耐嚼,且不易分离,故许婚喜宴、成婚喜宴以及婚后三天都要吃羊喉颈肉,借以象征夫妻百年好合,经久不离或永不翻悔。亦成为许婚、成婚喜宴的代词。此俗早在成吉思汗时代就普遍流行,王罕、桑昆父子欲以许婚喜宴除掉宿敌铁木真(即成吉思汗),未遂。流传至今不衰,并加入许多新内容。有时女方亲友故意出难题,将羊喉颈煮个半生,或在椎骨中插入坚实的小木棍,使女婿掰不开骨节,如用刀子割开,则要罚酒。除了取其坚固不离之意,亦使婚宴充满乐趣。

猜你喜欢

  • 撒里答

    ?—1256钦察汗国汗。蒙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曾孙,拔都长子。元定宗死后,奉命与叔别儿哥率军3万扈送蒙哥(宪宗)至蒙古肇基之地斡难河(今鄂嫩河),力排众议,破除窝阔台系诸后王争夺汗位之举,拥戴蒙哥

  • 韦朝元

    (1768或1791—1797) 清嘉庆年间南笼起义首领。小名阿成,又名韦德明,绰号七绺须。贵州南笼府(府治今贵州安龙)当丈寨人。布依族。出身贫寒,务农为业,喜习拳棒,颇精医道,平素好交游,并助人为乐

  • 邵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邵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现在使用人口只有2百多,居住在日月潭南面德化社(原卜吉社)和大平林。现邵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汉语闽南话要比使用邵语多,大多数年轻人已不说邵

  • 嘎勒布勒

    萨满教宗教观念之一。鄂温克语音译,“根子”、“图腾”之意。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陈巴尔虎旗等地。此地鄂温克人每个氏族都以某一物体作为本氏族的标记,一般是鹰、天鹅等飞鸟,个别的是兽或山。各氏族的人对本氏族的

  • 色目人

    元朝划分的四种民族等级之一。此词源于唐代,意为“各色各目”、“诸色名目”、“种类”等,有时亦指“姓氏稀僻者”。元代成为对西北各族、西域以至欧洲来华各族人的统称。元朝承金朝民族分等之制,将治下臣民大体按

  • 会府

    见“镇东堂”(2510页)。

  • 马氏家乘

    回族族谱名。修成于清末。全1册。书前抄录《天方正学》等书之材料。正文分《咸阳王祧记》、《谱系》、《马德龄世系》、《咸阳王抚滇绩》、《马德朝世系》、《马云程世系》等部分。附录《蒙化直隶厅科举》、《蒙化志

  • 胡沙

    见“完颜承裕”(1159页)。

  • 勐笼土把总

    明清云南车里宣慰使司所辖傣族土职。明宣德间(1426—1435),刀庄霸食邑于勐笼。清雍正七年(1729),叭先随征有功,授土千总职。卒,侄刀阿兴降等袭土把总,传至召叭弄。

  • 毼

    参见“桶子甲”(19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