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额敏和卓

额敏和卓

?—1777

清代新疆吐鲁番郡王。维吾尔族吐鲁番大阿訇尼雅斯和卓子。世居鲁克沁。初隶准噶尔。康熙五十九年(1720),投附清朝。雍正四年(1726),清军撤居哈密,以吐鲁番给策妄阿拉布坦,受命辖鲁克沁众,因勤屯田务,获赏。九年(1731),以噶尔丹策零遣兵侵扰鲁克沁,率众三创准噶尔军。十一年(1733),为避准军劫掠,率众8千余徙瓜州,封辅国公。乾隆二十年(1755),率兵300从清军征达瓦齐,晋镇国公。次年,归鲁克沁。领兵400助宁夏将军和起追擒辉特台吉巴雅尔。抵辟展(今鄯善),莽噶里克杀和起,欲胁其叛。拒从,遣使告变,以功封贝子。二十二年(1757),授领队大臣。自陈从户部侍郎阿里衮击阿睦尔撒纳余党,赐贝勒品级。越一年,授参赞大臣,随靖逆将军雅尔哈善往库车讨霍集占。雅尔哈善以罪伏诛后,复从定边将军兆惠赴乌什,招降霍集斯。寻与兆惠等于喀喇乌苏(黑水)为霍集占所困,拒请和。二十四年(1759),布拉呢敦、霍集占逃巴达克山,遣子茂萨至喀什噶尔收粮济军。受命抚叶尔羌(今莎车),封郡王。越一年,图形紫光阁,乾隆帝赞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宜”。二十九年(1764),受命入觐,赐乾清门行走。三十年,随军镇压乌什赖和木图拉起义。未至事平,留驻叶尔羌。越2年,复入觐,赐御前行走。后因讦告噶岱默特事诬不实,被令回原籍。

猜你喜欢

  • 龙咀

    明代建水州纳更山哈尼族首领。明初,洪武时为鼓励农垦,对于率众开荒扩大耕地的哈尼族首领,授予土官职务,世领其所垦土地。洪武(1368—1398)中,以率众开荒及御交趾兵入侵有功,给冠带,管理地方。后授纳

  • 敏珠尔

    ?—1740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辅国公衮占次子。康熙五十二年(1713)父死,袭札萨克辅国公。五十四年(1715),受命于本地备御准噶尔部,散秩大臣

  • 回回令史

    元朝官府属吏名。回回语文书官。元时迁入中国的回回人日增,故元政府各部多设此属吏。中书省吏部设2员、户部6员、礼部2员、兵部1员、工部4员等。

  • 马以愚

    1900—1961近代文史学家。安徽安庆市人。回族。幼家贫,辍学,肆业于安徽省法政学堂,先后从名师杨亮甫等人习文史及天文、历法、数学,阿拉伯文和《古兰经》等,曾任教于安庆清真小学、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和

  • 东夷

    古代夏族及后来的汉族对东方诸民族的泛称。“夷”原是夏商周时期对周边各族的泛称,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夷蛮戎狄配四方,因有是称。《礼记·王制》云:“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南方曰

  • 章献钦慈皇后

    见“罗后”(1414页)。

  • 寨棱策臣

    清朝武官。蒙古镶白旗人。克勒尔氏。初为察哈尔部宰桑。天聪六年(1632),后金征察哈尔时,率80户至哈屯河岸。崇德元年(1636),受太宗使者招,渡河归清,授三等昂邦章京世职。寻任户部侍郎。顺治元年(

  • 陇西鲜卑

    魏晋南北朝时期活动于陇西地区的鲜卑诸部。约分布于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一带。其名始于西晋末十六国初。除以※乞伏部为首包括斯引、出连、叱卢等的部落联盟外,有史可稽者尚有鲜卑※鹿结部、※莫侯部※

  • 晋北自治政府

    日伪政权。抗日战争时期由日本帝国主义导演,于山西省北部组建的伪政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在侵占绥远、察哈尔过程中,即着手组建伪政权。1937年9月13日,日军侵占大同后,10月15日即在大同成立晋

  • 曲惠古城

    古城遗址。位于新疆和硕县曲惠乡西北半里处。城基犹存,为夯土筑,东西98米、南北75.5米,城周约427米。墙高3.3米,宽5米,有东西两门,城门已毁。城内建筑基址保存尚好。出土“开元通宝”、“大泉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