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青岩教案

青岩教案

贵州青岩各族人民反洋教斗争。又称贵阳教案。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天主教改贵州教区为贵阳教区,掌管贵州全省天主教教务。咸丰十一年(1861)五月,青岩(距贵阳约50里)各族人民过端午节时上街“游百病”,路经姚家关大修院(即修道院),与教民发生争执并酿成命案。青岩团务道赵畏三派团练包围大修院,逮捕4名修士,焚毁大修院。是时,贵州反洋教正炽。提督田兴恕将4名修士处死,首开贵州反洋教斗争。法国公使哥士耆向清政府施加压力,提出究办此事,要求清政府在贵州公开张贴《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赔偿教会损失及抚恤死者。贵州新任巡抚韩超拒不张贴《条约》。法公使再次向清政府提出照会。此事尚未了结,翌年正月,开州又掀起更大的反洋教斗争。

猜你喜欢

  • 矮灵祭

    台湾高山族赛夏人一种特殊祭仪。又称帕司他矮。相传台湾先民中有过一种小黑人,身材矮小,动作敏捷,气力极大(据考证,在人种学上属尼革罗种尼格利陀人),后被赛夏人祖先消灭,为避免矮灵作祟,赛夏人每两年的阴历

  • 古塔巴

    西域古地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在察合台后王笃来帖木儿辖下。明《边政考》作苦他巴。清《西域水道记》作胡图克拜,为准噶尔语“吉祥”之意。《西域图志》等作呼图克拜。乾隆二十九年(1764)在此筑景化城

  • 崦嵫馆

    北魏在都城洛阳专门接待西方诸族归附者之所。为四馆之一。馆因地而名,崦嵫山,在甘肃天水西境。古代常用来指日没的地方,《山海经·西山经》谓“鸟鼠同穴山西南三百六十里崦嵫之山”。泛指日所入之西方,故以此为馆

  • 苻洪

    285—350十六国时期氐族首领。原姓蒲,字广世,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先世为西戎首领。父怀归,为部落小帅。《晋书》称其“多权略,骁武善骑射”。时值永嘉之乱,常散家财,召集谋士商讨安危变通之

  • 先那准

    见“龙婆伽利”(500页)。

  • 多岳特

    ?—1783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辅国公格色克长子。乾隆十七年(1752),父卒,袭辅国公。二十年(1755),随清军征准噶尔部达瓦齐于伊犁,奉命由乌

  • 雍贵

    ?—1643清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崇德三年(1638),从多尔衮征明,下山东。五年,围明锦州,败松山、杏山援军,皆有功。七年(1642),复围锦州,率先陷阵,大败明军,继迎击明总督洪承畴13万援军,

  • 辽史

    史书名。元朝官修,脱脱等撰。凡116卷,包括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国语解》1卷。《营卫志》、《国语解》等卷为正史中最具特色者。主要记载辽朝历史及其典章制度,也简述了北辽和西辽的史

  • 俅江

    即“独龙河”(1707页)。

  • 梧溪集

    书名。元王逢(1319—1388)撰。7卷。逢,江阴(今属江苏)人,字原吉,号梧溪子,因以名集。为顺帝朝江南隐士。曾避张士诚征召,《明史》以其与戴良义不负元,列入《文苑传》,附戴良传中。集中载宋元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