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鲁台

阿鲁台

?—1434

明代东蒙古(鞑靼部)太师。亦作阿噜克台,原名乌格德勒库。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后裔,阿苏特部领主。初为鬼力赤可汗的枢密知院,与瓦剌反复仇杀争霸,互有胜负。永乐六年(1408),杀鬼力赤,立元裔本雅失里为可汗,自为太师,擅实权,东蒙古势力复振,西攻瓦剌。次年,与明廷失和,杀明成祖的使者郭骥,旋倾覆丘福所率15万明军。八年(1410),遭明成祖50万大军征讨,因与本雅失里意见相左,率部东走避战。途中,与战败本雅失里后回师的明军遭遇,原拟请降以缓兵,被部下阻止,结果大败,胞兄妹被俘。冬,遣使向明朝贡马。十一年(1413),受明封和宁王。十四年(1416),大败瓦剌领主马哈木。次年,复被瓦剌击败。此后,又与明朝发生冲突,拘留明朝使者。二十年(1422)、二十一年、二十二年,遭明成祖三次亲征,势力削弱。后立阿岱为可汗,对抗瓦剌。洪熙元年(1425),元裔阿寨台吉自瓦剌逸归东蒙古,三人通力合作,大败瓦刺,俘其领主脱欢(后获释)。阿寨台吉卒后,其子脱脱不花等叛离东蒙古,与脱欢合作,瓦剌势力大振。宣德九年(1434),遭脱脱不花袭击,惨败,“妻子死,孳畜略尽”。同年,被瓦剌领主脱欢袭杀,东蒙古亦为瓦刺控制。

猜你喜欢

  • 巴拉根仓的故事

    蒙古族讽刺性的故事集。清朝末年,蒙古族的封建领主制度濒临危亡,蒙古王公贵族在政治上专横残暴,生活上腐朽糜烂,对广大蒙古族民众百般蹂躏和摧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成为产生和流传这种讽刺文学作品的社会现实基

  • 耶律何鲁扫古

    辽道宗朝边将。名又记作阿鲁扫古。字乌古邻。契丹族。为皇族孟父房后人。重熙(1032—1055)末年,为祗侯郎君。道宗清宁(1055—1064)初年,加安州团练使。大康(1075—1084)时,历怀德军

  • 平定两金川告成太学碑

    碑铭。乾隆四十一年(1776)清高宗弘历撰文。碑存北京孔庙。碑文记载平定大金川(另有乾隆十四年告太学碑)后,莎罗奔侄索诺木袭土司职,侵扰邻近土司,又联合小金川僧格桑,与各土司构兵,抗拒地方官。清军再次

  • 和博克萨哩

    即“霍博克赛里”(2549页)。

  • 迺捏咿唲

    见“妳捏离”(1550页)。

  • 宫里雁

    ?—1762清乾隆时桂家集团首领。※桂家集团乃南明永历帝入缅所遣官族及随从之后裔。他对亡明素有怀念之情,一向与劫执永历帝献清之缅酋为仇。聚桂家集团在木邦开办※波龙银厂,据地自立。缅甸瓮籍牙建立木梳王朝

  • 什哈乌勒

    突厥语Shighavul ~ Shiqayul音译。官名。职掌接待外国使臣,领其进见君主,近似近代的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叶尔羌汗国有此官职。

  • 马忠辰

    1876—1954近代书画家。号小波。安徽省太和县城关人。回族。请末书画家马存一之子。幼年随父习书作画,好学深思,颇得书画之三昧。擅长梅、兰、竹、菊,与画家米建凯同龄,自幼成莫逆之交,经常互相切磋技艺

  • 牛踩田

    海南岛黎族一种原始的水田耕作方法。据《黎岐纪闻》载,清道光年间(1821—1850)一些黎族地区仍“不识耕种法,亦无外间农具。春耕时,用群牛践地,践成泥,撒种其上”。解放前许多黎族村寨在耕作深土田或水

  • 腰站

    指在两个相距较远的驿站之间设置之驿站。清制,台站除正站外,有时亦设腰站,蒙古语称“扎古尔玛克”或“哈必尔噶”,根据人员、设备来区分。一般规定,正站为50家,称“塔宾格尔”,腰站为20家,称“和林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