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洪
怒族历史上著名民族英雄。传说生于碧江一区九村。生年适怒族第十一代祖先赤赤维时代,大致在十一、二世纪。曾领导怒族群众,联合傈僳、独龙等族人民战败傣族,迫使傣族南迁。使怒族得以在怒江地区生存下来。生前曾住过“依洛夫”和“通屋腊斯”岩洞。“依洛夫”洞穴有7幅古代绘画,传说是他所作。死后葬地有四处:1.碧江一区九村“通屋腊斯”洞穴;2.碧江一区九村劈里聂自然村;3.碧江四区屋格村;4.独龙河斯威村桥旁的阿衣划台。部分独龙族地区也有关于他的传说,并说他是独龙族的英雄。
怒族历史上著名民族英雄。传说生于碧江一区九村。生年适怒族第十一代祖先赤赤维时代,大致在十一、二世纪。曾领导怒族群众,联合傈僳、独龙等族人民战败傣族,迫使傣族南迁。使怒族得以在怒江地区生存下来。生前曾住过“依洛夫”和“通屋腊斯”岩洞。“依洛夫”洞穴有7幅古代绘画,传说是他所作。死后葬地有四处:1.碧江一区九村“通屋腊斯”洞穴;2.碧江一区九村劈里聂自然村;3.碧江四区屋格村;4.独龙河斯威村桥旁的阿衣划台。部分独龙族地区也有关于他的传说,并说他是独龙族的英雄。
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在西域地区设置的十六羁縻都督府统称。又称西域十六都督州府。据《新唐书·地理七》,十六府名称、府治是:①月氏都督府,设治于吐火罗国阿缓城(位于今阿富汗北部);②大汗都督府,治
见“糺而毕部”(1276页)。
参见“传大召”(794页)。
西夏寺塔。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金山乡贺兰山东麓拜寺口寺院内。西夏时期建,今存两塔,俗称双塔。两塔依东、西方向并列,相距百米。同为八角形密檐式砖塔,13层,高约45米。塔顶为上仰莲花刹座,承托十三
参见“守塞羌”(902页)。
?—323十六国时期成汉宗室、大臣。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巴人。西晋末蜀地流民起义首领※李特孙,※李荡长子,成汉君主※李雄侄。有名望志尚,初李雄欲传为后嗣。玉衡十三年(323),以侍中、中领军与
古地名。参见“西倾山”(698页)。
内蒙古佛教寺庙。位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洮儿河东岸。清乾隆(1736—1795)初年,札萨克图旗台吉徐特纳克出资建造。原名“莲花图庙”。乾隆十三年(1748),赐名“梵通寺”。经乾隆、嘉庆(1796—
即“脱斡怜军民万户府”(2084页)。
拉祜语音译,意为“租种”。旧时云南省澜沧县拉祜族地区对租佃的称谓。随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解放前在拉祜族内部已产生租佃关系,出租的土地大多是水田(旱地在拉祜族内部多为“借种”),出租者多是地富阶级,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