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兴喇嘛

阿兴喇嘛

?—1636

明代至蒙古传教的第一位格鲁派(黄教)藏僧。本名锡喇布,藏文史籍作佐格阿升喇嘛,蒙文史籍又作阿哩克喇嘛。出身于安多地方的萨木鲁家族。索南嘉措(第三世达赖喇嘛)母近亲,故称阿兴喇嘛(意为舅喇嘛)。出家后曾在西藏哲蚌寺学经,精通佛经、教法和戒律。与索南嘉措关系甚密,属格鲁派僧人。学成后,离藏云游至山西五台山。隆庆五年(1571,一作万历元年,1573),膺格鲁派之命,越长城至蒙古右翼土默特部,居库库河屯(今呼和浩特)北面的察罕哈达,长期向俺答汗等传教,鼓动俺答汗建立八思巴和忽必烈式的“经教之朝”,皈依黄教,迎请索南嘉措至蒙古传教,深受俺答汗崇信。万历六年(1578),在其斡旋下,俺答汗率右翼三万户领主至青海仰华寺会见索南嘉措,皈依黄教,开创了蒙藏关系的新纪元。以在蒙古首倡黄教之功,受封为“额齐格喇嘛”(意指蒙古喇嘛之父,明代汉籍译作“哀乞盖”)。约17世纪初,至巴林、喀喇沁等地传教。崇祯二年(1629),应后金皇太极之请至盛京。后返蒙古地方,居盛京西之巴克山,被称为巴克山满珠锡里胡土克图。又迁居今库伦旗,其地始名满珠锡里库伦。崇祯九年(1636)八月十五日圆寂,年逾80。诸弟子遵嘱葬之于巴克山。

猜你喜欢

  • 库腾

    见“阔端”(2273页)。

  • 巴思翰

    见“巴思哈”(410页)。

  • 赐田

    朝廷赏赐给皇族、勋臣和寺观的土地。历朝多有之,辽、金相沿,元代极盛,赏赐之滥,数量之多,远非前朝所比。有时一次赐田5千顷。其田主要取自亡宋的官田和宋室皇亲的私田、断没豪门的田业、勒买入官的民田。受赐者

  • 帝师

    佛教最高职称。即皇帝之师。汉成帝曾尊张禹为帝师。吐蕃王朝赞普(王)曾尊本教师、佛教高僧为师。西夏仁宗曾封高僧为帝师,位在国师(秩一品)、诸王之上。当时有吐蕃高僧热巴,曾在内地受封过帝师。元世祖中统元年

  • 卜奎至京驿道

    清代蒙古东部地区驿道之一。从卜奎站(齐齐哈尔)西160里至蒙古境内哈代罕站,80里至绰罗站,120里至克尔苏台站,160里至哈沙图站,180里至诺水齐站,140里至伯里额尔格站,130里至奎逊布喇克站

  • 结古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玉树县结古镇木它梅玛山。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西藏萨迦派大喇嘛当钦哇·嘉昂喜饶坚赞至此传教,在当地扎武部落头人支持下建寺。后成为萨迦派在玉树北部的主要寺。此寺依山而建,殿堂僧

  • 那尼傲

    见“赫哲族”(2422页)。

  • 仓央嘉措诗歌集

    书名。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六世达赖喇嘛所著诗歌集。木刻本,封面题为《仓央嘉措诗歌》。20世纪30年代已用藏、汉、英3种文字对照出版。另有藏文手抄本360余首,与拉萨木刻版本相同者约50余首。汉文译

  • 和硕特银印

    古印信。已收存者有3颗。为乾隆四十年(1775)颁给的官印。形方,边宽10.6厘米,厚3.1厘米。背有小型虎纽,高6.5厘米。边镌有满汉文合璧“乾隆肆拾年九月口日”、“礼部造”、“乾字伍百肆拾伍号”、

  • 屈突通

    557—628隋末唐初大臣。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徙居昌黎(今辽宁朝阳),后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擢左武卫将军。大业九年(613),与宇文述共破礼部尚书杨玄感叛军,以功迁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