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书名。简称《蒙古回部王公表传》、《蒙古王公功绩表传》。清祁韵士等纂。120卷。乾隆五十四年(1789)成书。有汉、满、蒙3种文本。汉文本最先告竣。满文本据汉文本译成。蒙文本又以满文本为蓝本译就。体例仿《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一部落立一表传,以年月日为编次,条其归附先后,叛服始末,封爵次第。功绩显著王公,于部落后每人立一专传,记其建功端委,传派之亲疏。取材以内阁大库库贮红本及《实录》为准,参酌理藩院所存世谱及蒙古各部呈送朝廷的蒙文报告。其部落地界,则据皇舆全图。分43表,33总传,284列传。其卷次布列顺序为:(1)科尔沁部表,扎赉特部表,杜尔伯特部表,郭尔罗斯部表;(2)喀喇沁部表,土默特部表;(3)敖汉部表,奈曼部表,巴林部表,扎噜特部表,阿噜科尔沁部表,翁牛特部表,克什克腾部表,喀尔喀左翼部表;(4)乌珠穆沁部表,浩齐特部表;(5)四子部落表,茂明安部表,乌喇特部表,喀尔喀左翼部表;(6)鄂尔多斯部表;(7)喀尔喀土谢图汗部表;(8)喀尔喀车臣汗部表;(9)喀尔喀扎萨克图汗部表;(10)喀尔喀赛音诺颜部表;(11)阿拉善厄鲁特部表,青海厄鲁特部表;(12)西藏部表,绰罗斯部表,杜尔伯特部表;(13)土尔扈特部表,和硕特部表;(14)哈密回部表,吐鲁番回部表;(15)居归化城之土默特表,居察哈尔之和硕特表,居黑龙江之厄鲁特表,居科布多之扎哈沁表;(16)居京师之回爵表,居新疆之回爵表;(17)至(19)、(20)科尔沁部及土谢图汗奥巴等传;(21)扎赉特部、杜尔伯特部及贝子蒙衮等传;(22)郭尔罗斯部及镇国公布木巴等传; (23)、(24)喀喇沁部及贝勒固噜思奇布等传;(25)土默特部及达尔汉镇国公善巴等传;(26)敖汉部及郡王班第等传; (27)奈曼部及郡王衮楚克传;(28)巴林部及郡王色布腾等传; (29)扎噜特部及贝勒内齐等传; (30)阿鲁科尔沁部及贝子穆彰传;(31)、(32)翁牛特部及杜棱郡王逊都棱等传;(33)克什克腾部、喀尔喀左翼部及贝勒衮布伊勒登、一等台吉索诺木传;(34)乌珠穆沁部及和硕车臣亲王多尔济等传;(35)浩齐特部及郡王博罗特、噶尔玛色旺传;(36)苏尼特部及郡王腾机思等传;(37)阿巴噶部及郡王多尔济等传;(38)阿巴哈纳尔及贝勒色棱墨尔根等传(39)四子部落及卓哩克图郡王鄂木布传;(40)茂明安部及一等台吉僧格等传;(41)乌喇特部及镇国公图巴等传;(42)喀尔喀右翼部及达尔汉亲王本塔尔等传;(43)、 (44)鄂尔多斯部及郡王额璘臣等传;(45)至(52)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及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等传;(53)至(60)喀尔喀车臣汗部及车臣汗乌默客等传;(61)至(68)喀尔喀扎萨克图汗部及扎萨克图汗策旺扎布等传;(69)至(78)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及和硕亲王善巴等传;(79)、(80)、(81)阿拉善厄鲁特部及贝勒和啰理等传;(82)至(90)青海厄鲁特部及亲王察罕丹津等传;(91)、(92)、(93)西藏部及镇国公珠尔默特策布登等传;(94)绰罗斯和硕亲王达瓦齐列传;(95)至(100)杜尔伯特部及特古斯库鲁克达赖汗车凌等传;(101)至(105)、土尔扈特部及卓哩克图汗渥巴锡等传; (106)、(107)、(108)和硕特部及土谢图贝勒恭格等传;(109)哈密“回部”及一等达尔汉额贝都拉传;(110)、(111)吐鲁番“回部”及郡王额敏和卓等传;(112)土默特辅国公喇嘛扎布、土默特左翼都统古禄格列传;(113)土默特右翼都统讬博克列传;(114)和硕特贝子纳噶察、辅国公色布腾等列传;(115)厄鲁特辅国公巴桑、一等台吉阿卜达什、扎哈沁三等公祃木特列传;(116)至(120)驻京和新疆各“回爵”霍集斯、鄂对等传。是书版本很多,有《四库全书》本,武英殿刻本,《国朝耆献类征》初编本,内府刻本,国学图书馆本。

猜你喜欢

  • 朱崖

    即“珠崖”(1787页)。

  • 台湾通史

    书名。近人连横(1878—1936)撰。作者为台湾省人。1920—1921年分3册先后在台湾出版。1945年商务印书馆重排出版,分上、下两册。1983年商务印书馆修定后第二次印刷出版。全书分纪4,志2

  • 尼莫尔

    鄂温克语音译,意为“邻居”。是今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和陈巴尔虎旗等地游牧鄂温克人,在氏族组织瓦解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游牧公社组织。最初纯粹是有父系血缘关系的个体家庭结成的生产互助集团,多则10余户,少则3

  • 尼基

    达斡尔族的传统食品之一。俗称荞麦身子。达斡尔语音译。制法:将荞麦放锅里用水蒸沸后炕至八成干时推碾成米,再将米磨碎,筛下去的粉作饸饹(面条的一种),留在筛罗上的碎粒称“尼基”。用作与酸奶一起熬粘粥,拌以

  • 马市图

    明代马市贸易图卷。作者不详。绘制于万历(1573—1620)年间。隆庆五年(1571),东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达成封王、通贡、互市协议,先后在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宁夏、甘肃等地开设

  • 屯把总

    官名。清乾隆时(1736—1795),在四川省松潘、杂谷脑等藏族地区所置世袭武职小土官,以当地头目充任。又称土弁,秩正七品。归屯守备统领,平时掌管本支系事务,战时,随上司助官军作战。其承袭、革除、升降

  • 传召

    见“传大召”(794页)。

  • 孙文明

    清道光年间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参见“石观保”(450页)。

  • 耶律隆庆

    973—1016辽皇子。又名赞,字燕隐,小字普贤奴,又记作菩萨奴。契丹族。为辽景宗※耶律贤次子,辽圣宗※耶律隆绪大弟。史载其“生而岐嶷,俨若成人。幼时与群儿戏,为行伍战阵法,指挥意气,无敢违者。”“长

  • 胆酒

    壮族民间风味饮料。流行于广西柳江、融安、鹿寨、来宾、邕宁、上林、都安等地。制法:以猪、鸡、羊、蛇的胆汁和自制米酒为原料,以蛇胆为珍品;宰杀猪、鸡、蛇时,必须小心翼翼地将胆囊取出,用线把囊口系紧,以免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