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释迦也失

释迦也失

1354—1435

藏传佛教格鲁派名僧,即著名之大慈法王。蔡贡塘人。※宗喀巴著名大弟子之一,是黄教与明朝建立关系的开创者。早年为宗喀巴之司膳堪布,常随侍左右,以善学好问,颇得佛教要义。永乐六年(1408),明成祖遣使迎请宗喀巴,宗喀巴因身染重病,命其代表赴阙。十二年(1414),抵南京,获成祖隆重款待和厚赐。受命建寺,召募僧众,举行大法会,为成祖祝寿祈福,为帝授长寿灌顶。次年,封“妙觉圆通慈慧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赐诰命。奉旨赴蒙古、五台山等地游历传法、建寺收徒。后返藏,成祖赐以写有成祖御制赞的赤字版《甘珠尔经》108函,是为西藏今存最早的藏文雕版印刷品,现存色拉寺,被藏族视为珍宝。雕版印刷技术从此正式传入藏区。返藏于十七年(1419)创建色拉寺,为拉萨三大寺之一。宣德九年(1434),应宣宗之邀,2次赴内地,居北京法渊寺,奉命讲经传法。其间增建了法渊寺佛殿、佛像,并赴蒙古、四川、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地建寺传教。五台山的圆照寺、青海民和灵藏寺均为其所建,是为内地首批黄教建筑。宣宗封其为“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净般若弘照普应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自在大圆通佛”。皇帝所赐缂丝大慈法王绣像,至今仍存色拉寺。次年返藏,卒于青海民和县转导乡转导村之佐莫卡,一说死于北京法渊寺,后移灵骨于青海佐莫卡。明帝敕建弘化寺于此。

猜你喜欢

  • 寸白军

    即“爨僰军”(2590页)。

  • 博斌

    ?—1797清朝将领。达斡尔族。隶镶黄旗。乾隆三十八年(1773),从征金川,擢二等侍卫。五十二年(1787),从征台湾,参与镇压林爽文起义,赐号嵩额巴图鲁,迁头等侍卫,寻加副都统衔。后官镶白旗蒙古副

  • 卜儿孩

    ?—约1559明代蒙古右翼领主。亦译卜儿亥、博喇海等。出身于野乜克力部(一说为畏兀儿近族),被元裔孛儿只斤氏视为异宗权臣。初隶达延汗,称太师。后因达延汗废除异宗领主,故不服达延汗统治。正德九年(151

  • 劫国

    西域古国名。王治天山东部丹渠谷(今新疆昌吉县境)。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99,口500,兵100余。国王之下设辅国侯、都尉、译长各1人。宣帝神爵三年(前59)属西域都护。

  • 出水济六道

    藏传佛教举行法事的一种称谓。《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有曰出朵儿,华言出水济六道也。”藏语cho gtor ma,译为“出水济道”,举行法事时,以食物投于水中,以

  • 额亦都

    1562—1621后金开国元勋。五大臣之一。满族。钮祜禄氏。世居长白山。阿陵阿巴颜孙,都灵阿巴图鲁子。童年,父母为仇人所害,匿邻人家,得免于难。年13,杀仇人,避居嘉木瑚(今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内)姑母家

  • 白纳长官司

    土司名。明置。元为茶山百纳等处长官司,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东北。隶顺元等路军民安抚司。明洪武五年(1372),并入中曹蛮夷长官司,隶贵州宣慰使司及四川行省。永乐四年(1406)置白纳长官司,治仍旧。境内

  • 白莲教法史

    书名。又名《珠巴教史》或《主巴教史》。《主巴》或“珠巴”即藏传佛教主巴葛举派。主巴活佛白马嘎波(1526—1592,旧意译为白莲活佛)撰。万历八年(1580)成书。作者在主巴噶举诸大德中以精通五明及著

  • 河厉桥

    古桥名。又称大母桥(一说“大母”为蒙古语,意为“联络”)。北魏时吐谷浑建。位于清水川东(今青海循化县东清水河口东)。桥架黄河上,两边垒石条,节节相次,中横施木板,栏有装饰,长约3丈。过桥即白土城。北魏

  • 班第达·固什·却尔济瓦

    即“锡埒图·固什·却日吉”(23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