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鄂齐尔图汗

鄂齐尔图汗

(?—1677或1676、1680) 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号车臣,故又称鄂齐尔图车臣汗。博尔济吉特氏。※拜巴噶斯长子。清崇德五年(1640)嗣位。与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同为四卫拉特“共主”,被称为“合约尔台吉。”(意谓联盟首领是“两台吉”)。曾遣兵参加固始汗对青海和西藏的远征,也是蒙古44部封建主会盟的主要参加者之一。满族统治者入关后,屡遣使进贡,与清朝政府保持密切联系。顺治七年(1650),获悉漠南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举兵反清,派人向清廷表示愿出兵助击。因虔修职贡,于固始汗死后,被清廷封为“卫拉特首汗”。康熙五年(1666),被五世达赖授予“鄂齐尔图车臣汗”号。在卫拉特联盟内部,十分重视与巴图尔珲台吉及其继承人僧格的合作。崇德八年(1643),与巴图尔珲台吉联合,进攻哈萨克扬吉尔苏丹(又称江格尔汗)。顺治二年(1645),又联兵进攻昆都伦乌巴什,迫其承认自己和巴图尔珲台吉的盟主地位。十年(1653),巴图尔珲台吉死后,积极支持僧格、反对车臣和卓特巴巴图尔。因争夺遗产,与弟阿巴赖长期不睦。十四年(1657),以阿巴赖支持巴图尔珲台吉长子车臣等发动战争,聚兵于额敏河畔与阿巴赖对峙。后经子噶勒达玛等斡旋,战事未发。十七年(1660)夏,与僧格盟于塔尔海哈喇呼济尔。同年冬,挥师进逼爱古斯河畔,进攻阿巴顿。次年四月,双方激战于额敏河,迫阿巴赖逃回额尔齐斯河旧牧地,进而又围阿巴赖于“寺院城”。因母赛汗珠哈屯力劝,撤兵。康熙十年(1671),获悉阿巴顿逃往乌拉尔,遣兵西征,收服昆都伦乌巴什等人众。十四年(1675),引兵攻噶尔丹,兵败于斋尔附近,逃遁,为噶尔丹执杀(一说病死),部众多被兼并,妻多尔济拉布坦逃往伏尔加河土尔扈特部。孙罗卜藏衮布阿喇布坦、噶尔亶多尔济后附清,属众被分别置于阿拉善旗和察哈尔。

猜你喜欢

  • 童宽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永乐六年(1408)二月,女真野人首领贾令哈、火秃等56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弗朵秃河等11卫同时设立。今人考在今吉林省珲春县东北通肯山。宪宗(1464—1487年在位)时

  • 噶珊

    即“嘎山”(2448页)。

  • 頳岘

    古地名。故址在今吉林省集安县治西20余里之小板岔(亦称板石岭西岔)。三国魏幽州刺史毋丘俭正始年间(240—249)征高句骊进军至此,并在此“悬车束马,登丸都山”,攻破高句骊王城。“毌丘俭丸都刻石纪功碑

  • 玉恒

    十六国时期成汉(大成国)废主李期年号。自公元335—338年,凡4年。

  • 阿牛

    1634—1672清代青海玉树十六代囊谦王。藏族。※尕玛拉德之子。顺治三年(1646),赴拉萨朝拜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和蒙古汗王固始汗,贡献方物。赐以“米旺仁庆南杰”称号,并颁锦缎文册,承认其对囊谦部

  • 建元

    ①汉(匈奴)刘聪年号。315—316年,凡3年。 ②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年号。365—385年,凡21年。

  • 板楯蛮

    古族名。又称弜头虎子、白虎复夷、賨民、板楯蛮夷等。因使用虎皮木盾而得名。分布在巴子国境内(今四川东部、阆中、巴中、宕渠一带)。传说秦昭襄王(前306—前251年在位)时,有白虎在秦、蜀、巴境伤人。昭王

  • 兰氏

    匈奴姓氏。原为氏族名,后成为姓氏。秦汉时期,除单于所出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外,与呼衍氏、须卜氏并为“国中名族”,“常与单于婚姻”,单于辅政大臣左右骨都侯、左右尸逐骨都侯等异姓大臣多出自该族,主断狱讼

  • 正瑶

    见“坳瑶”(1291页)。

  • 桑昂曲宗

    地名。藏名察洼冈,又名察洼隆贝。即今西藏科麦县。藏史十一部落之一。北界昌都,东以鄂宜楚河与盐井接,西连波密。元朝分其地之左贡为上察洼隆;扎宜为中察洼隆;闷空为下察洼隆。清初川兵进藏,多取道于此,设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