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回番客在中国安家落户后所生子女的称谓。蕃衍五世者亦称“五世番客”。参见“回回番客”(783页)。
610—675唐朝突厥族将领。※启民可汗母弟※阿史那苏尼失之子。为人清谨。初随父居灵州西北。贞观四年(630),奉父命擒颉利可汗归唐,入长安,拜左屯卫将军,妻宗女定襄县主,赐姓史名忠,字义节。置宅于万
蒙古族投掷器具。蒙古语音译,意为“投掷”。起源于1300多年前,是北方游牧、狩猎民族在狩猎中创制的工具和武器,用以狩猎和作战。平时用以锻炼身体和提高投掷技术。后来发展为蒙古族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形状如镰
部分拉祜族自称。“普”为“银”或“白”之意,故汉称“白拉祜”。分布在云南的景东、镇沅、景谷、普洱、思茅、元江、墨江等广大区域。参见“拉祜族”(1370页)。
即“总统伊犁事宜”(1745页)。
清代蒙古诸盟之一。一译巴启色特奇勒图盟。和硕特部台吉昆都伦乌巴什之裔。初部众驻牧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下游。乾隆三十六年(1771),恭格、诺海、巴雅尔拉瑚率众随土尔扈特汗渥巴锡自俄东返,驻牧珠勒都
满语音译,意为“途上中食之处”,也译为“尖营”。清代两行宫(行营)之间所设的“打尖”之处。此行营至彼行营常70—80里,必半日方到,故其间例设一尖营,供止饥休息,满语谓之“乌墩”。乾隆(1736—17
藏语音译,俗称“卡冈”。西藏地方铸造的铜币之一。面值作藏银2分5厘。1909、1913、1918、1920年先后铸造发行。在西藏地方流通的旧币中,面值最小。1909年铸造的有两种,一种图案文字与“桑冈
畋猎。古有春蒐、夏苗、秋狝、冬狩之分。清帝王和八旗官兵沿古制以三春畋猎称此。乾嘉(1736—1820)间,帝王每于春日“谒陵”毕,驻跸于南苑,遂举行春蒐之典。故俗有春围、秋围之名。齐齐哈尔城水师旗营兵
唐、宋、明、清各朝与甘、青、藏等诸民族以茶易马的经济交流活动。始于唐德宗(779—805在位)年间唐王朝与回纥的贸易。初因马匹来源无保证,交换只是零星进行,无专门管理机构,也未形成一定制度。宋初,因与